中共中央黨校成立傳播研究中心 搶國際話語權

(中央社台北3日電)中共中央黨校宣布成立「國際傳播研究中心」,稱要講好中國故事,提升國際話語權; 中國學者認為中國國際話語傳播存有困境,需進一步提升在國際社會中的話語生產、供給及流通等能力。

根據中共中央黨校最新資訊,9月24日,中央黨校與文史教研部共同主辦的第一屆文化強國高端論壇在北京舉行。論壇上宣布正式成立「中華文明與中國道路研究中心」和「國際傳播研究中心」。

中央黨校副校長謝春濤在會中表示,設立2個中心是為學習貫徹中共總書記習近平關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個結合」(與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推進中華文明與中國道路並改進國際傳播工作。

謝春濤對2個新成立的中心提出具體工作要求,首先是立足中華文明深化中國道路的學理研究,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第二,要加快建構對外傳播話語體系,把中國道路貫通於故事之中,講好中國故事,提升國際話語權;第三,要錘煉一批思想性學術通才,形成一支具有跨學科、跨文明交流能力的人才隊伍。

參與論壇的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院長張明新表示,當前中國話語國際傳播的困境,包括主體性意識需要加強及國際傳播管道和結構有待優化,建議要建立基於中國經驗的知識和傳播體系,提升在國際社會中的話語生產、供給、流通和轉化能力。

其次,張明新認為,中國應全力打造國際一流新型主流媒體,當前中國的國家話語在概念框架和理論體系的周密性與解釋力方面,還有待提升,及需要優化民間的中國話語傳播效能。

清華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指出,中國應深化與歐亞大陸和世界上其他志同道合國家的跨文明合作與對話,透過非西方國家的思想家、學界和媒體的共同努力,達到「用我們的思想來取代西方殖民者和西方帝國主義的思想」。

中國在國際上不斷受批評,除人權不彰外,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爆發後,中國對疫情的不透明導致國際對其猜忌升高,但積極搶國際話語權發動訊息戰反招致反感。

總部在比利時的國際記者聯合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Journalists)2021年發布報告,指中國在疫情全球大流行期間運用敘事手法提高自身形象及重塑全球媒體格局,示警中國訊息戰的力量不斷增強,抵抗中國政府的壓力很重要。(編輯:唐佩君/陳沛冰)111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