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環島軍演 美軍在哪?

(圖/大陸央視)
(圖/大陸央視)

日前解放軍在台灣周邊進行「聯合利劍—2024A」演習,依據大陸央視發布的演習區域示意圖,兵力包圍整個台灣,各方也探討未來台海戰役是否也可能是類似模式,然而這忽略了美軍在第一島鏈的存在。未來中共在台海動武,美軍不會視而不見,一定會扮演關鍵角色。

美國使用「第一島鏈」這術語描述中國近海的帶狀島嶼,是從美軍太平洋防線的角度出發。第一島鏈就是太平洋第一道防線,第二島鏈是第二道防線。美軍如果守不住第一島鏈,就必須退到第二島鏈,而從地圖即可看出,第二島鏈遠不如第一島鏈緊密,要封鎖亞洲陸權挑戰太平洋海權,第一島鏈非守住不可。

雖然美國在二戰之後,就與第一島鏈國家都簽訂共同防衛條約(與中華民國簽訂的《中美共同防衛條約》在1980年失效),但並不表示美軍第一島鏈防線固若金湯,而是仍有缺口。

解放軍海軍進出西太平洋有兩條便捷路線,一個是宮古海峽,另一個是巴士海峽。宮古海峽寬約145海里,巴士海峽寬約100海里,這就是第一島鏈的兩個缺口。以往美軍可以憑藉強大艦隊封鎖這兩個缺口,但在解放軍發展出高超音速反艦彈道飛彈後,航空母艦等大型軍艦的風險大增,迫使美軍不得不將以往戰力集中在航母戰鬥群的作戰模式,改為分散式。航母甚至被質疑,戰時是否會到關島以西作戰。

封鎖第一島鏈缺口的任務於是交給陸戰隊。相較是否要打分散式作戰迄今仍舉棋不定的海軍,任務明確的陸戰隊則在高層支持下,分散式作戰發展極為迅速,甚至顯示出某種程度的急迫感。

由於美軍在沖繩的宮古島已經有基地,足以處理宮古海峽,巴士海峽則缺乏部署,如何處理巴士海峽的封鎖就美軍成為最緊急事項。而最適合封鎖巴士海峽的島嶼,就是菲律賓的巴丹群島。

去年2月,美國防長奧斯丁訪問菲律賓,即與菲律賓簽下開放四個軍事基地的協議,包括位置在菲國最北端,面向巴士海峽的呂宋島基地。這些基地建設完成後可能作為MLR駐地。因為第二支MLR去年11月在沖繩成立,第三支MLR預計將駐在關島,將第一支MLR擺在夏威夷缺乏戰略意義。

去年4月,美軍在巴丹群島進行測試,由兩棲登陸艦出發的數百名美軍陸戰隊員被4架魚鷹機空運至島上,一組「高機動性多管火箭系統」,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海馬斯(HIMARS)也嘗試運上島嶼。8月,傳出美國軍方有意在巴丹群島某個偏遠島嶼開發民用港口的消息。11月,美、菲「海上戰士合作」聯合軍演在巴丹群島舉行。今年4月,美、菲「肩並肩」年度軍演地點也選在巴丹。這都顯示美軍對巴丹群島的興趣。

對解放軍來說,美軍陸戰隊分散式作戰建立具備強大反艦能力的EAB,那麼就如芒刺在背,威脅極大。如果以環島軍演模式包圍台灣,那麼在東、南外海軍艦面對台灣的同時,後方也將遭陸戰隊EAB鎖定,成為「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根本到不了台灣東部外海。

這表示解放軍必須先處理美軍陸戰隊分散在各島嶼的EAB。但這很不容易,因為軍艦只要接近島嶼,就將先遭EAB反艦飛彈的攻擊,而EAB的反艦系統能迅速移動,要鎖定位置用巡弋飛彈或無人機攻擊很困難。。

因此,解放軍的台海第一戰,不是打台灣,也不是打國軍,而是打美軍駐第一島鏈的陸戰隊濱海作戰團。「環島軍演」只是一場給民眾看的秀,美軍與解放軍都有另外一套不公開的劇本,應對未來的衝突。(作者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博士)

看更多相關新聞
拜登:捍衛台海和平 需保衛盟友時願使用武力
陸駐日本大使:台灣有事日本有事 論調危險
解放軍圍台軍演 台國安人士分析北京4大目的
環太軍演29國參與 台灣被排除
評論/賴政府對拜登論述 不宜太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