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的大外軒,拒絕糖衣包裝毒藥

圖片來源:民視
圖片來源:民視

⊙廖郁賢

台灣的網路世界近年越來越「紅」,舉凡媒體內容,不論影像、文字甚至音樂類型,中共的痕跡無孔不入。風波頻傳的網紅鍾明軒,在短期二訪中國時直呼「中國很安全」。在日漸嚴格的思想管控加上香港反送中的背景下,搭配中國對台灣明顯的資訊作戰,擁有聲量與討論度的百萬創作者在作品中傳達對中華民國「假想敵」的正面資訊,尤其當中共國務院可能重操舊業撥出預算,透過類似青年海峽兩岸交流的方式溫水煮青蛙,不由得讓人細思極恐。

中國的「大外宣」,台灣漏洞處處

中國政府從2009年投入四百五十億人民幣「大外宣」,正式開始了全球性的「心理戰」。不論是對非洲的經濟還是美、澳的資訊戰,中共都在不斷宣傳政權的強大可靠與美好。中共因地制宜對每個國家都制定針對人口、文化、歷史等量身訂做不同的戰略,加上現代年輕族群在網路接收資訊的習慣,對全球不斷輸出單一角度的「偉大中國」。對內,黨也是毫不馬虎,除了聲名狼藉的資訊控管,實體的行動也越來越多,只要從新冠流行下的「封城」政策就能略見一二。

然而有社會責任的網路名人在此時公開為中共的「安全、開放、自由」背書,回應網友發言「向路人隨機提問六四事件,便能知道中國的民主程度」時拿台灣的白色恐怖時期與慰安婦來相比,說都是「歷史傷痛」。可明知六四事件在中國是「不可談論」的事實已不是秘密,卻將留言導向「歷史傷痛」,其中的用意是什麼呢?

鍾明軒自甘染紅,也要台灣紅通通

鍾明軒自成名初期便是靠著「做自己」的形象行走江湖,還曾經邀請前總統蔡英文至Youtube頻道採訪,即使是面對國家元首也不改輕鬆、自在的狀態。而「中國行」的影片中,他演繹著於此地還能「在當下說出想說的真話」企圖誤導台灣受眾,但在台灣這個面對中共文攻武嚇的小島,人口差距更是中國的六十倍,在明知「文化」被包裝做為政權的工具時,可以如此安心的全盤接受嗎?

中國與台灣的往來一直都處在尷尬的位置,不管是脅迫藝人表態還是前幾個月中國國民黨訪中,與中共重要官員會面,沒有危機意識便只會更危險。如傅崐萁希望中台兩方的「百工百業」能夠互相交流,希望降低仇恨值,而對岸向台灣周邊進行軍演的國家卻抱有「兩岸一家」的想法,基準點不同要如何信賴?

我國在地理上的天然分隔造就人民自我認同與中國的差異,也造就文化與政治的不同,數百年間擁有多民族的各個地區都強調血統的連結與民族性,以這樣的邏輯來包含大中華實屬荒謬,看看馬來西亞、日本和新加坡,他們會因此甘願屬於中國?

中共的「戰狼」外交從未卸除

以文化作為同化對手與心理戰的策略之外,中共的「戰狼」外交聞名世界,在國際中的信任度已盪到谷底。對於中共的承諾,任誰都無法篤定。中共在外交的強硬手段對於剷除「敵人」不留餘力,選舉期間,也能看見中共對台灣的介選手段越發多元而精密。雲林虎尾曾經傳出要「設置導彈基地」的謠言,近期結案發現是「上海創藍雲智公司」從電信業者購買簡訊廣告,針對當地居民發出簡訊,簡訊的用字遣詞明顯能辨認出是中國的使用習慣,且威脅居民「方圓10里無人倖存!」。

這種假訊息的傳播在大選期間可能影響民調,只需要百分之三到五的選民被影響,就可能改變結果。粗暴而強硬的手段,看得出中共對台灣通訊資料的掌握度與決心,同時代表台灣需要更嚴謹的法律應對資訊作戰。幾個月前,立委沈伯洋提出《資通安全處理法》修法草案,就將應對滲透的方法及規範加入法條中,並將公私部門的資安培訓及稽查加入法案。草案內文提到的《反滲透法》,就是在前總統馬英九訪中後,公開呼籲需要修法訪寬的法條。想當然爾,國台辦對《反滲透法》大力譴責,也認為「國安五法」是「打壓異己,製造綠色恐怖,謀取一黨私利」。

藍白立委與中共互通聲息讓人憂心不止

但對於台灣「假想敵」的官方聲明,藍、白立委卻和中共統一口徑。在立院中提出《兩岸人民條例》的修法,未來更有可能趁著人數優勢繼續提出「國安五法」的修法,一舉加深兩岸交流的「友好互動」。藍營立委們規劃了趟中國行,選在新科立委上任後兩個月內,國民黨對外於該次參訪的目的交代得不清不楚,行程由中方負責,討論的議題也由中方決定,讓人難免產生遐想。中國的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在中國國民黨訪中時,還親自與立委團會面時說「我們都是中國人,都屬於中華民族是一家人」,要越走親近,自信的話語彷彿暗示著中台統一已不遠矣。

中共暗示明示各種「甜蜜毒藥」,用「強盛」、「繁榮」、「先進」吸引台灣人。中共對台商丟出繁多誘引,六月十四日的海峽論壇中傳出鼓勵台灣人民到中國購房,希望台灣人民積極與對岸交流,也鼓勵台灣學生與教師在中國「安居樂業」。然而,一切只是中國為了應對崩潰的經濟而做出的「融台救市」,試圖利用台灣的資本進駐中國,讓中國的經濟起死回生。

讓台灣麻痺心防是中共意向所在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已不再祭出「惠台」,而是將目標放在建立「兩岸生活圈」。藉由台灣人民振興房地產之外,鼓勵訪中團辦理「居住證」、「銀行卡」、「電話卡」,除了作為統戰「業績」,還可趁機獲取退休軍官的指紋等個資。雖然仍舊給予台人許多特別待遇,但今年的海峽論壇因為對台灣軍演恐嚇之餘,拉攏的意圖過於明顯,造成參與人數比起以往急驟降低。不過仍然可以從其中的規畫看出,中國對台灣的確已經有了下一個欲達成的階段性目標。

在新任總統賴清德上任後,中國對台灣進行規模龐大的軍演,是首次包含金馬地區。中共試圖在日漸頻繁的軍演下台灣人民漸漸習慣他們的存在,並且視中共為日常而降低戒心。光是現在,外國人對台灣三天兩頭出現的中共軍機與台灣人的態度已經可以看出端倪。

相信旅居台灣的外人會發現對於台灣,外國人常常擔憂安全性及開戰風險,反倒是台灣人因為對內部的治安信任度高,忽略外敵日復一日的威脅而缺乏民防知識。中國的「政治冷感養成計畫」能為武統鋪路,也對「灰色地帶」戰術有助益。以民進黨立委沈伯洋的解釋來看,這種作戰方式基本上有四大種:「政治法律」、「經濟」、「軍事」、「輿論」。

藍白紅合體讓海巡署成眾矢之的

這種不正面開戰的無聲滲透,利用不同領域的結合騷擾、壓迫台灣。不論事件是否為「人為製造」或是「意外」,中共都有可能拿出來大作文章。今年二月,一艘來自中國的船隻在金門水域拒絕海巡檢查後翻覆,造成兩名中國人死亡。且不論這艘無船名、無船證、無船籍的船(俗稱三無船)是否真為意外而發生翻覆造成船員死亡,都被中國作為攻擊台灣的工具。

從中國的官媒、網軍開始,再到台灣在地的親中媒體,全部開始譴責海巡署草菅人命,讓兩岸對此事件立場統一倒向中共。確定輿論的走向後,中國發布聲明,單方面表示金門並不存在所謂「禁止、限制水域」(又稱禁限制水域,依兩岸關係條例劃定),試圖合理化法律上的正當性,將事件導向「國內事務」。

上面的種種案例可以看出,中國如何利用不同事件、人物以及不同領域的結合進行「統戰」作業,藉由不正面開戰的「灰色地帶」進行心理戰,潛移默化台灣人民,消除台灣人的警戒心,抑或是利用各種進出口優待或補貼台人,在經濟上控制台灣經濟。

不管如何,中國的目的都是相同的,藉由打壓台灣在國際的聲量與地位,早日完成「統一大業」,將台灣作為突破第一島鏈的起始點。文化與心理戰只是偽裝,取下台灣的意圖才是真相。台灣在整合資訊應對中共的能力尚未齊全,對於聯合部門的作戰策略不如擁有「國家安全保障局」的日本,並沒有專門機構協調各部會間對於「混和作戰」的計畫。

此刻台灣人民能做的,就是「培養戰爭意識」。當人意識到危機時,更能避免災難的發生。面對戰爭更是如此,身為世界上第一線接收中國認知戰的國家,我們更應該保持識讀能力與敏銳度,拒食中共餵下的糖衣毒藥。

作者為第十九屆雲林縣議員/地方政治工作者

更多思想坦克的文章

快艇突襲淡水背後的戰略意涵

賴清德總統520就職演說後──中共對台軍事外交作為與國際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