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學攜手新應材成立實驗室 打造新產學合作模式

中原大學積極投入半導體人才培育與材料研發,今(12)日宣布與新應材股份有限公司(AEMC)共同成立「新應材半導體特用化學品研發共構實驗室」,打造新的產學合作模式。中原大學強調,未來不是「業界出題,大學解題」,而是「產業需求出題,大學與企業共同解題」。此實驗室也獲得中原大學化學系旅美校友每年100萬元的捐款支持,為台灣半導體產業的長遠發展貢獻力量。

中原大學表示,新應材是台灣少數提供半導體關鍵化學品的公司,致力於研發與製造「半導體及顯示器」應用之特用化學材料。此研發共構實驗室將由中原化學系教授蔡祐輔領軍,和新應材常駐校園的工程師一起帶領研究生與專題生進行研發工作,期望部分前端的研發能藉由學校教授和公司研究人員在大學自由氛圍下更有進展,培育未來即戰力的研究人員。

新應材2020年於桃園擴大研發基地,並陸續於台南與南科高雄園區建設半導體材料的生產基地,對台灣半導體供應鏈的落實與完整是極關鍵的企業。此次能與中原大學合作,除地利之便外,該公司許多重要的研發人員也都畢業於中原大學,對中原大學教育品質深具信心。

而中原大學長年旅居美國加州的化學系傑出校友陳憲,本身是半導體退休工程師,獲悉此合作模式後非常認同,表示將每年捐款100萬元贊助此共構實驗室。

為達成半導體人力銀行之目標,近年中原大學除了盤點半導體相關課程與師資,並投入資源成立「半導體材料暨先進光學研究中心」,同時也積極尋求台灣的半導體企業合作,以學校教授和業界共同擬定課程、一起授課,做為未來學生到企業實習的起點外,也希望能在研發上有新穎的作法,因此有了和業界成立共同研發實驗室的想法,而新應材是第一間合作的公司。

新應材總經理郭光埌表示,此一作法不僅只是產學合作,更重要的是培育未來的科學家,這是以往產學合作達不到的新人才培育模式,也期待有一天台灣能出現「上班族的諾貝爾獎得主」。他說,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田中耕一成功代表了上班族在企業努力研發也會有重大科學突破,而且田中耕一的經驗,也為台灣高科技產業帶來新的啟示。

中原大學理學院院長吳宗遠指出,「材料科學」為中原大學的研發強項之一,根據2022年學科正規化引文影響力指標(CNCI)中原大學在「材料科學」領域排名為全國綜合大學第三,更是私立綜合大學第一名。將來希望能走出具中原特色的半導體教育模式,「新應材半導體特用化學品研發共構實驗室」只是其中一環,期待進入此實驗室的學生能有不同以往的教與學之學習模式,翻轉大學教育。

更多桃園電子報報導:
化學災害搶救風險高 桃消山腳分隊辦理演練
飲水機廠商送驗水質疑似造假 黃瓊慧批桃捷避重就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