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七月出口放緩 內需新能源車銷售占比.首破五成

中國大陸的內需市場,汽車銷售是大宗。而今年初以來,雖然在廠商持續推出的大幅度降價,確實衝了一波銷量,但7月的銷售卻出現下降,分析坦言「以價換量」的效果逐漸減弱。總體銷量下降同時,新能源車的銷售占比卻持續提升,上個月更首度衝破5成,顯示新能源車已逐漸成為車市主流。而內需之外,中國的出口則在七月出現成長放緩趨勢,有分析認為這可能反映中國的經濟復甦不均衡;再加上國際需求走軟,外界擔心中國經濟另一個引擎,也就是出口,將受到負面影響。

圖/翻攝自微博@央視財經
圖/翻攝自微博@央視財經

今年夏天的北半球,各地飽受高溫酷熱炙烤下,什麼東西賣得最好?答案就是各種會讓人感覺到涼爽的物品,而中國大陸,就是這些產品的主要生產地之一。

浙江信陽報關行報關員 程亮:「就是像防曬服帽這些,我們上半年報關出口了大約就有10萬餘件,價值大概是700萬人民幣左右,是去年同期的5倍。」

除了小電扇與防曬衣物外,電扇、冷氣,甚至是製冰機等消暑必備的電器,也都大熱賣。其中,東南亞、中東以及非洲等新興市場,更成為這些產品出口的重要目的地。

寧波卡帝亞電器副總經理沈澤 沈澤:「今年上半年,東南亞地區熱得比較早也熱得比較快,所以我們的銷量一下子就起來了,那光東南亞地區上半年,我們(出口)就超過了800萬美金。」

而根據中國海關總署週三公布的最新貿易數據,今年前7個月,中國家電用品的出口總額,比去年同期成長了15%,僅次於船舶(79%)、晶片(22%)與汽車(18%)這幾項,出口成長表現最好的產品。

中國大陸海關總署統計分析司司長 呂大良:「截至今年7月,我國家電出口已連續17個月同比增長。外貿保持穩中向好的態勢。前七個月,我國進出口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七月當月進出口同比、環比均增長,同比增速連續四個月保持在5%以上。」

中國大陸7月進出口總額5164億美元,其中出口3005億美元,年增7%。雖然是連續第4個月出現正成長,但遠低於市場預期,增速更放緩到3個月以來的最低點。中國學者解釋稱,出口放緩是因為國外需求減少。

東方金誠分析師 王青:「美國的製造業PMI指數,美國的就業數據,都顯示了它經濟的放緩勢頭,開始越來越明顯,那麼我們判斷,外需放緩的訊號正在出現。」

然而也有分析認為,中國出口放緩的原因,與人民幣匯率波動情況有關。過去半年多來,北京當局為了刺激出口,與主要國家升息的做法相反,持續降息。

TVB主播:「人民幣中間價連跌兩天,續見逾八個月低位。」

人民幣的走軟,讓中國商品在國際市場上更有競爭力。然而7月以來,人民幣出現升值趨勢,本月5日更一度升破7.1元關口,創下半年多(2023年12月29日)以來的新高,這讓出口商無法繼續以低價出貨,只好選擇「寧可不接訂單,也不接虧損訂單」。深圳就有電子公司,整個七月都沒有接任何訂單。江蘇也有紡織公司,因為匯率波動太大,導致七月的應收帳款利潤下降2%。

但在出口放緩的同時,進口則首度從負轉正,出現高達7.2%的年增長率。其中,筆記型電腦與晶片等電子產品,是進口成長最多的項目。

上海商業銀行研究部主管 林俊泓:「見到進出口的數字可能有些偏差,但這是因為大家想提早去出口,累積著一些存貨,這個不代表經濟有何問題,或出口形勢有何問題。」

儘管有分析認為,中國七月出口意外地疲軟,進口又意外地出現反彈,只是短時間情況,不代表經濟出現問題。但也有分析認為,進口由負轉正,可能與中國廠商要在歐美推出新一波出口管制前,增加晶片存貨有關,並且認為當前的外貿情況,反映出中國經濟脆弱且不均衡的復甦態勢,再加上國際市場需求走軟,恐讓中國出口進一步下降,對大陸製造業前景的擔憂也增加。

TVB主播:「內地上月汽車零售量按年和按月均下跌。」

至於中國大陸近期負責拉動內需市場的主力,也就是汽車銷售,卻出現賣不動的情況。最新的7月乘用車零售總量,約173萬輛,與上個月或者去年同期相比,都減少2%。

第一財經主播:「乘聯會就指出,上半年持續增幅,是大幅促銷擾亂了市場正常價格走勢,終端價格修復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再加上二季度超強的促銷力度,對下半年客戶的消費,產生透支效應,均讓以價換量的效果,出現減弱的走勢。」

汽車總銷量的下跌,卻也讓新能源車的銷售占比提升,總計7月新能源車賣出了87.9萬輛,比去年同期增長37%,也比上月增長3%。更重要的是,新能源車輛占總汽車銷量比重達到50.84%,占比首度超過一半,這可能也讓中國市場的電動車轉型,有望走在世界更前列。

更多 TVBS 報導
內需不足.製造業悲觀 美加稅恐令中國經濟雪上加霜
中國GDP低於預期 各界盼三中全會帶動經濟
不能說實話? 外媒:李強談中國經濟「這句話」遭官媒刪除
中共三中全會登場 經濟危機、秦剛李尚福人事案成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