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滿索馬利蘭慶賀賴清德就職 台灣代表處:「一中」、「一索」原則都是扭曲的陳腔濫調

「我們一直努力為我們超過33年的獨立地位走向國際承認」,索馬利蘭總統阿布迪告訴《金融時報》,與衣索比亞簽署的備忘錄是實現完全獨立夢的重要一步。另外,中國日前重申索馬利蘭為索馬利亞的一部分,我國駐索馬利蘭代表處直批,所謂的「一個中國」、「一個索馬利亞」原則都是扭曲的陳腔濫調。

索馬利蘭由國會上議院「長老院」第一副議長阿塞德(Said Jama Ali)率領慶賀團來台參加20日的總統就職典禮,中國對此感到不滿,其駐索馬利亞大使館24日在社群平台X稱,索馬利蘭是索馬利亞的一部分。索馬利蘭駐台代表穆姆德(Mohammed Hagi)25日強調:「與事實相反的外交聲明無法改變實際真相。」

我國駐索馬利蘭代表處27日說,很高興邀請索馬利蘭慶賀團與其他來自全球約50個訪團出席我國新總統賴清德就職典禮,並稱「相信民主化是索馬利蘭獲得承認、穩定及和平的最佳解方,台灣會和理念相近夥伴並肩支持索馬利蘭的民主化。索馬利蘭有權被視為非洲之角的民主、穩定和自由國家,這是公平選擇」。

我國代表處提到,賴清德在就職演說中表明,「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PRC)互不隸屬」,而阿布迪(Muse Bihi Abdi)在18日的國慶演說中也說,索馬利亞絕不會是索馬利蘭的選項。代表處直言,所謂的「一個中國」、「一個索馬利亞」原則都是扭曲的陳腔濫調,且與台灣、索馬利蘭不屬於中國、索馬利亞的事實相悖。

《索馬利蘭記事報》(Somaliland Chronicle)27日表示,台灣堅定的回應證明其對民主毫不動搖地支持,以及挺身對抗外部壓力的意願,「面對中國的反對,台灣維持希望燈塔,並支持像索馬利蘭這樣的國家,主張其自決和在全球舞台獲得承認的權利」。

想靠出租港口換外交承認

索馬利蘭和衣索比亞2024年元旦簽署備忘錄,計畫出租20公里海岸線領土換取外交承認。《金融時報》26日引述阿布迪的說法指出,租給衣索比亞鄰近南部紅海入口的土地,有助於為在此忙碌航道的船隻「確保航行自由」。報導稱,索馬利蘭1999年脫離索馬利亞獨立,卻未被全球承認。

阿布迪向《金融時報》強調,與衣索比亞簽訂的備忘錄「也讓索馬利蘭支持國際努力,確保亞丁灣及紅海的航行自由」,這些海域的船隻一再遭到伊朗支持的胡塞組織(Houthi)的攻擊。他提到,衣索比亞在鄰近柏培拉(Berbera)的藍圖包括1個港口和1支協助抵禦海上威脅的艦隊。

「衣索比亞會建立軍事基地,且會有商船,交換衣索比亞給我們的(外交)承認,這是基礎」,阿布迪直言,「這個衣索比亞與索馬利蘭之間的歷史性備忘錄,會給我們走向國際承認的明確道路」。1名參與協商的衣索比亞高階官員告訴《金融時報》,對實現最終版本協定感到「樂觀」。

國際危機組織(ICG)東非地區高級分析師馬哈茂德(Omar Mahmood)說,「這只是現實政治和必要性的問題」,並稱該備忘錄雖帶來巨大「反彈」,衣索比亞不想「完全放棄」。《金融時報》指出,衣索比亞自1993年和厄利垂亞分離後成為內陸國,就一直尋求連到海岸的通道。

<cite>索馬利蘭柏培拉港。(資料照,AP)</cite>
索馬利蘭柏培拉港。(資料照,AP)

外交承認有助經濟發展

衣索比亞把與索馬利蘭的協定視為緩和其對吉布地出海口的依賴,不過美國、歐盟、投資索馬利蘭柏培拉港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聯),以及和衣索比亞有水壩爭議的埃及均警告,該協定可能使飽受恐怖主義和戰火蹂躪的區域局勢加劇。中國、俄羅斯、土耳其和阿聯則尋求進入非洲之角地區。

該地區包括索馬利蘭和吉布地,雖貧困卻具戰略性。索馬利蘭已吸引阿聯國有企業「杜拜環球港務」(DP World)投資柏培拉港及其經濟區約3億美元,這約占索馬利蘭政府收入75%,而索馬利蘭的目標是把其位置轉變為區域貿易中心。《金融時報》稱,阿聯控制柏培拉機場,還在建海軍基地。

阿布迪直言,外交承認會是「改變經濟者」,因獲得承認能為依據海上貿易、匯款和駱駝牲畜的34億美元經濟帶來更多投資。《金融時報》提到,索馬利亞強烈反對索馬利蘭和衣索比亞的協定,更稱不會因任何一方簽字讓與「任何一寸」領土。此外,索馬利蘭努力控制其東部的暴力事件。

《金融時報》表示,索馬利蘭東部有些氏族領袖想脫離,重新加入索馬利亞,但相較於索馬利亞,擁有570萬人口的索馬利蘭相對穩定,因索馬利亞在前獨裁者巴雷(Siad Barre)垮台後就陷入軍閥戰亂,同時對抗與恐怖組織「基地」(al-Qaeda)有關係的伊斯蘭分子。

<cite>索馬利蘭總統阿布迪(資料照,AP)</cite>
索馬利蘭總統阿布迪(資料照,AP)

能防止衣索比亞、厄利垂亞衝突

《金融時報》亦稱,英國、阿聯、土耳其、衣索比亞和台灣都在索馬利蘭設有駐館,「儘管這樣自治狀態,摩加迪休當局認為其完全是索馬利亞一部分,索馬利蘭則尚未獲任何國家承認」。將在11月大選尋求連任的阿布迪告訴《金融時報》,索馬利蘭人「支持」與衣索比亞的協定,其不具法律約束力,細節也未公開。

《金融時報》指出,索馬利蘭內部對此協定也有反對聲音,像是阿布迪政府的國防部長阿特耶(Abdiqani Mohamoud Ateye)選擇請辭表達不滿。阿特耶來自索馬利蘭西邊的奧達爾省(Awdal),衣索比亞則想在該省濱海城鎮盧加亞(Lughaya)設基地,因此他表明:「衣索比亞仍是我們首要敵人。」

阿特耶是從媒體報導得知簽署備忘錄一事,痛罵阿布迪在簽訂前未詢問內閣意見。部分國家憂心此事為當地已不穩的局勢造成新的分裂,因索馬利亞在對抗恐怖組織「青年黨」(Al-Shabaab),衣索比亞則與其北部的提格雷州(Tigray)處於內戰狀態。

《金融時報》說,美國「關切」索馬利蘭和衣索比亞所談協定,擔心其「威脅破壞打擊」伊斯蘭武裝分子。阿布迪駁斥此說法,直批「毫無根據」,並試圖緩和與索馬利亞的緊張關係,強調「不可能」爆發戰爭。他更稱,該協定能「防止」衣索比亞和厄利垂亞之間的潛在衝突。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