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要「站」起來﹖四川涼山禁「蹲地用餐」

蹲與不蹲,是文化與生活習慣的差異,沒有對錯之分。(示意圖/Pixabay)
蹲與不蹲,是文化與生活習慣的差異,沒有對錯之分。(示意圖/Pixabay)


近日看到一則中國新聞可圈可點,勾起筆者對於中港多年來對於「踎」這一界乎站與坐的姿勢的矛盾對決畫面。話說,近日中國四川涼山有村民發視頻吐槽,地方政府僱用網格管理員頻繁巡查不文明行為,糾正陳規陋習,違者罰款,當中「蹲地用餐」的罰款標準為20元人民幣,經罰款後仍不整改,第二次檢查到罰款翻倍。近代中國人喜歡蹲、習慣蹲,去到那裡蹲到那裡,不顧世俗眼光的隨性實在是心態決定境界﹐過去中港之間不時因港人對公眾場所蹲著用餐的中國人投以異樣目光而引發爭執,大陸人認為是歧視,不尊重中國人習慣與文化云云。

蹲踞惹禍 劉邦捱罵孟子擬休妻

中共經常把「中國自古以來」作為開場白,以示華夏正統。那麼,蹲又是否符合傳統中國文化的合儀之舉呢﹖民國著名考古學家李濟一篇題為《跪坐、蹲踞與箕踞——殷墟石刻研究之一》探討了中國人坐姿,蹲踞即下肢屈折,以膝向上,臀部向下而不著地;箕踞則是以臀部坐地,兩腿向前平伸如箕狀。兩者皆是原始人為緩解勞累最自然的休息體態。

至於跪坐的禮俗到殷商時出現,姿勢為兩膝向前跪地,臀部放在腳跟上,腳背貼地。正襟危坐就是這個意思,古代的王候公卿正坐(跽坐)時的鋪席大小與材質都有講究,用於階級區分,而蹲踞和箕踞會被視為蠻夷的坐姿。

相傳孟子因為看到妻子家中獨處時蹲踞,鬧得要休妻—「孟子妻獨居,踞,孟子入戶視之,向母其曰:婦無禮,請去之。」歷史上另一著名的「箕踞」故事,是關於漢高祖劉邦延攬謀士酈食其時,召見對方時「沛公方踞床,使兩女子洗腳」,酈食其怒得拂袖而去,大罵劉邦「踞見長者」。為何蹲是不雅,因為古人不穿褲子,蹲下來兩腳八字向外開張,私處容易暴露出來,當然不雅。

一個動作激化中港矛盾

廣東話形容蹲這個姿勢叫「踎」,屬於負面的詞彙,如「踎街」意指行乞、「踎監」是坐牢、「地踎」就是流氓或廉價的意思。香港人自小被灌輸,「踎」一字與負面掛勾,若果有人突然褲管一抽或裙擺一撩,當街踎下是十分失禮的行為,因此當2003年開放中國自由行後,香港隨處可見魯迅筆下「在路旁吐一口唾沫,自己蹲下去看著,不久準可以圍滿一堆人」的場景,如你忍不住多看兩眼,不小心翻了個白眼,就成為歧視大陸人,激化中港矛盾的惡劣行徑了。

蹲與不蹲,是文化與生活習慣的差異,沒有對錯之分,中國農村人習慣蹲踞是因為在田野務農,農閒時不能坐在田間弄濕褲子,所以蹲下來休息閑聊,自在非常。事實上,早年西方更一度興起模仿「亞洲蹲」(Asian squat)的熱潮,因為坊間傳言此動作原來很考功夫,歐美人沒有此習慣是蹲不下去的。BBC亦報導「亞洲蹲」的8大好處,如有助休息、塑身、提升體能,甚至延緩痴呆與抗糖尿病等。然而,正如上文提到中國歷史,傳統文化向來視蹲為不雅姿勢亦是事實,其來自有,不能說別人批評「中國蹲」便是不尊重中國人民習慣與文化吧﹖而且談尊重是雙向的,入鄉隨俗是基本尊重,不要開口閉口說「香港是中國一部分」便強行把自己習慣的一套加諸別人,還不許人家反對,那是強盜邏輯吧。

移風易俗還是存心斂財?

話說回來,四川涼山「移風易俗」的風波,當地政府發起「新農村美麗鄉村行動」﹐針對廚房、衛生間、客廳、臥室、院壩、入戶路6個地點訂出「人居環境罰款標準」,最高罰款是「蹲地用餐」,罰20元;其他包括衣服不整齊、碗筷不洗、被子未疊放等一連串「不文明」習慣均會被罰3至10元人民幣不等,網格員會入戶檢查。據報,涼山在2022年中已發布《關於治理蹲地用餐深化移風易俗的通知》,直指蹲地用餐是陋習,要徹底改掉,形成文明新風。

拍攝網格員檢查視頻的網民表示:「又遇見他(身穿紅色馬甲的網格員)了,晚上還要來一次。蹲地用餐是我們當地的習俗,用什麼姿勢用餐不是個人的自由嗎?憑什麼說蹲地用餐就不文明呢?難道我們的自由都要讓你們管嗎?」涼山本是中國的貧困地區,「蹲地用餐」是當地居民多年習慣,為何早不管遲不管,偏偏要在中國經濟轉差的當下來管村民怎樣吃飯﹖村民提到的網格員是中共各級政府臨時聘用的管理人員,薪資待遇低,現在中國連公務員都出現欠薪,地方政府要養著這些屬「維穩」編制的雜牌軍,定要想方法開源,到底是要移風易俗還是巧立名目徵收罰款﹖看官自行解讀了。

作者》余知宜  在香港從事傳媒工作二十多年,走訪社會各界,目前在台,不忘記者初心。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ECFA中止政治大於經濟 中共保有詮釋權
如何解讀美國拒絕背書中國的和平統一?
「科目三」凸顯尷尬表演走紅的文化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