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以灰色地帶脅迫台灣 華府學者建議美加強回應

(中央社記者石秀娟華盛頓10日專電)中國持續以灰色地帶策略手段脅迫台灣。華府學者今天指出,美國應有更強的回應方式,例如與台灣海巡聯合執法演習,與台灣強化民航安全合作,或強調台灣同樣享有國際法的海洋權利。

華府智庫「2049計畫研究所」(Project 2049 Institute)今天舉行「中國在台海的脅迫行動」研討會,討論中國對台脅迫手段的演變與目標、以及美國與台灣的因應之道。

追蹤中國解放軍動態的PLATracker共同創辦人路易斯(Ben Lewis)分析中共軍機、軍艦及海警船近年擾台的趨勢指出,解放軍出動的頻率、規模、武器種類的多樣性、複雜性都持續增加,可以說從原本只是「靠近台灣展現其脅迫性」,轉變為「練習特定的操作」。

路易斯指出,北京這些作為的目的明顯,最主要是練習空中聯合作戰,訓練新引進的戰力。其次是造成台灣防衛的壓力。再則是對美國代表團訪台或對台軍售表達不滿。

他進一步說,北京意圖將這些行為常態化,讓媒體不再認為15架共機越過海峽中線值得報導,而是要25架或30架戰機才會引起關注,也可主張其對台灣空域有「實質控制權」;同樣地,中國軍艦接近台灣鄰接區海域,並一直出現在台灣附近的海域,及海警船進入金門禁止水域等,久而久之,這些行為不再那麼引起注意,就不再被視為挑釁。

路易斯建議,台灣國防部應讓這些資訊透明化,展現有能力掌握對岸動態,也可以增進台灣民眾對台灣自我防衛能力的信心。但是實際上,台灣國防部公開的資料不完整。另外,今年1月起也不再公布擾台共機的機型。

路易斯認為,中共使用這些灰色地帶手段脅迫台灣,台海的「現狀每天都在改變」,美國反對台海現狀被片面改變,但支持維持現狀的做法卻「不足夠」。

他建議美國與台灣進行海巡聯合執法的演習,這完全不挑釁,也可以實地瞭解中國的作為。美國也應更頻繁、更嚴厲地公開譴責中國人民解放軍造成局勢不穩定的行為,強調反對現狀改變也包括非動武性作為造成的改變。

與會的「美國企業研究所」(AEI)資深研究員卜大年(Dan Blumenthal)也同意美、台海巡聯合執法演習的建議。他並說,因應中共軍機侵擾台灣的防空識別區,美國可以與台灣在國際民航組織(ICAO)或其他民航組織下有更多民航安全合作,拒絕中國將其行為常態化的意圖。

卜大年同時指出,中國如果堅持台灣在國際法下沒有正常的權利,美國和國際社會必須要明確表示,台灣和其他國家一樣,同樣享有國際法下的海洋權利。

「2049計畫研究所」主席薛瑞福(Randall Schriver)指出,中國對台灰色地帶策略是漸進主義,或者有人說「切香腸」,目的是要讓台灣屈服、接受符合一中的架構。如果不強力回擊,中國就會讓它的行為成為「新常態」,繼續推進它的作法,最終可能導致更多軍事作為。(編輯:韋樞)113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