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兩會召開在即 澳幣後勢有望再起?Feat.渣打銀行

美國、歐洲和日本股市近來創下歷史新高,歐元、日圓卻慘輸美元,國人持有外幣占比第五大的澳幣,其兌日圓匯率默默地在3月1日來到10年10個月的新高,為自己扳回一個顏面。

就經濟基本面來看,左右澳幣強弱的澳洲經濟表現,除了來自澳洲央行力抗通膨、預估利率將更長維持在4.25%,與中國大陸的經濟成長更是息息相關,澳洲官方近期積極復建與中國大陸的經貿關係,伴隨大陸股市自今年低點至今已上漲逾一成,指引經濟或將可望脫離谷底,也為澳幣增添拉升動能。

澳幣在國際貨幣市場中,不但是「商品貨幣」,也是「高息貨幣」的重要成員。但是這兩個角色自2021年1月以來,要不變得很模糊、要不就已經不是了,使得各銀行廣大財管客戶持有的大量澳幣部位,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金管會最新統計2023年澳幣保單大幅成長,澳新契約保費收入為6.13億澳元、年增 216%,其中澳幣投資型保單新契約保費5.32億澳元、年增343%,某種程度反映了財管客戶有去化澳幣部位的龐大需求。

本集【市場觀測站PODCAST】節目邀請渣打銀行財富管理投資策略部主管劉家豪,分析澳幣在市場的角色,驅動澳幣升貶的複雜因素,以及渣打銀行對於澳幣2024年的展望。

劉家豪指出,澳幣的角色深受全球商品需求、經濟成長主導,可以作為某種經濟溫度的參考指標,全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統計的全球支付貨幣排名中,澳幣排名第8、2024年1月全球占比1.66 %。商品貨幣意指,澳洲主要出口的鐵礦砂、媒、天然氣產品常以澳幣作為主要交易貨幣。

但是,澳幣對於全球金融資產的角色並不太重要,就銀行財管的角度,澳幣計價的金融投資商品也比較少,以往還有「高息貨幣」的特性,因此受到投資人關注,但現在失去光環,「沒有日本『渡邊太太』們的關愛了!」

澳幣與中國大陸的經濟成長息息相關,劉家豪分析澳幣的歷史走勢,2000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WTO)、大力發展經濟,澳幣兌美元從0.5走升,及至2011年來到最高的1.1。2011年中國大陸經濟成長見頂後,澳幣兌美元或其他貨幣就一路向下;2018年美中貿易戰,澳洲「站隊」美國,導致中澳關係緊張,中國大陸特別針對澳洲商品出口施於禁運,加上大陸經濟疫情發生至今消費疲弱,對澳幣走升少了驅動力,澳幣兌美元更是每況愈下。目前澳幣兌美元匯率0.65左右,年均價在0.66~0.68。

劉家豪指出,反而是美國聯準會的利率走勢,對澳幣波動的刺激力道十分顯著,「美澳利差,已成為目前澳幣表現的決定因子」。2021年澳洲央行基準利率曾創下0.1%超低利率,及至今年2月已隨聯準會升息腳步走升來到4.36%。但劉家豪認為,美國聯準會累計升息幅度已達5.25%,相較起來,澳洲央行升息慢、降息步伐目前看來也將會落後,原因一則是經濟增速預測下調,2024年GDP從1.2%下調至 0.9%;另外,通膨率也預估要到2025年底才會回到2%~3%的目標區間,預示了澳洲利率可能會在更長時間內保持高位,這些並不利於澳幣計價的金融商品。

尤有甚者,在台灣財管市場有特殊地位的南非幣,一年期定存利率,台灣銀行牌告利率5.5%,澳幣2.5%,美元3.85%,難怪日本「渡邊太太」們現在的最愛之一正是南非幣。

渣打銀行對澳幣2024年的展望。由於擔心薪資增速居高難下,澳洲央行可能會較其他主要央行,在更長時間內保持高利率水準。渣打銀行預估澳幣兌美元匯率,3個月期間落在0.67;隨著美國聯準後續啟動降息,加上中國兩會的振興政策期盼,澳幣有機會挑戰0.7的價位。

澳幣與中國經濟息息相關的特性,受到中澳經貿關係自2018年起惡化影響,中國大陸對澳洲直接投資(FDI)開始下跌,在2019年更跌至12年來的最低位。2020年5月19日起,中國開始對澳洲實施單方面貿易制裁,禁止澳洲企業向中國輸出牛肉、大麥、棉花、煤炭等商品,對澳洲大麥徵收80.5%的關稅,並在反補貼調查中,初步裁定原產於澳洲的進口相關葡萄酒存在傾銷,決定對其徵收107.1%~212.1%之間的臨時反傾銷稅。

現任澳洲總理艾班尼斯(Anthony Albanese),去年11月初訪問北京,為雙邊恢復往日的經貿關係尋求破冰,他也是7年來首度訪中的澳洲總理!今年2月世界貿易組織(WTO)會議上,澳洲貿易部長法雷爾亦與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舉行會晤,推動取消中國對進口澳洲葡萄酒、龍蝦和肉類的限制。還有,2023年1月開始,四家中國大陸企業已開始從澳國進口煤炭。

劉家豪指出,近期中國官方推出很多政策,房市迎來更多放鬆措施,包括擴大經營性物業貸款使用範圍,中國和香港監管機構共同深化互聯互通,促進跨境資金流動,進一步開放境外投資者參與境內債券回購業務等等。然而,地緣政治和監管環境的不確定性,依然影響著金融市場的表現,目前對中國經濟看法依舊保持謹慎。中國「兩會」即將於3月4日及5日在北京舉行,渣打團隊持續關注年度經濟增長目標和財政預算,倘若能有更多刺激措施出台,長期展望才獲將得到改善。

更多中時新聞網報導
台股漲多還能追?法人拍胸脯:3大利多撐著「這類股先買先贏」
「AI分兩種」買錯股慘套 廣達緯創…通通破月線 內行推3檔小型飆股
領勞退金 選錯時機虧很大 「這期間」退休者現在捶心肝 勞保局教一招穩穩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