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兩會/期盼經濟春來 北京頂著逆風找解藥

中國在3月4、5日召開全國政協14屆二次會議和14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也就是俗稱的「兩會」,這是觀察中國政策的重要視窗。在中國面臨經濟逆風、以及中國共產黨的內部政治動盪下,今年這場年度政治大戲更是備受矚目。

中國兩會登場 年度政治秀開鑼

中國在3月4、5日召開全國政協14屆二次會議和14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也就是俗稱的「兩會」。傳統上,這場年度政治大戲是對中國政府今年政策議程的預覽,全國人大會議則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場秀,因為所有人大代表早已學會與官方同調,為幕後決策執行「橡皮圖章」功能,而會議釋出訊息則代表執政者的想法,可供外界一窺風向。

然而,中國向來「光鮮亮麗」的兩會政治秀,今年卻是在風雨中登場。兩會召開之際,正值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因應房地產危機、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以及國內消費疲軟等一系列挑戰。在逆風衝擊下,北京正面臨為陷入困境的經濟沈痾提出解藥的巨大壓力,中國政協發言人劉結一在會前記者會上就挑明了說,代表們「非常關注」經濟,特別是青年就業問題。

事實上,中國在2022年底取消清零政策後,自疫情復甦的力道遠不如預期。繼去年經濟表現低迷,2024年伊始中國股市就暴跌至5年來低點。而中國最大且負債累累的兩家房地產開發商—恆大和碧桂園也面臨生存挑戰:一個是被強制清算,另一個則被債權人提出清算申請,後續都可能引發龐大的雪球效應,讓中國經濟雪上加霜。

經濟要維穩 持續有利成長政策

在這種情況下,部份專家認為,中國是否在兩會期間推出經濟結構性改革備受關注。美國蒙大拿大學(University of Montana)曼斯菲爾德中心(Mansfield Center)專家羅谷(Dexter Roberts)表示,他對北京是否會推進更大膽的經濟改革抱持懷疑。彭博社(Bloomberg)則報導,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經濟學家在兩會前分析,北京可能維持有利經濟成長的政策立場,但不會是一種「火箭炮式」(bazooka-type)的刺激經濟措施。

美國之音(VOA)報導,羅谷表示,北京將試圖強調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自去年以來不斷重申的兩個經濟概念:高品質發展和新生產力。簡單來說,就是習近平近來提及國家發展方向時經常用到的「新質生產力」一詞,也就是「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在兩會發表工作報告、提出今年的工作任務時也強調,將開展「人工智慧+行動,打造具國際競爭力的數位產業集群」。

新質生產力 真解藥還是掉書袋

專家認為,「新質生產力」將預示中國的經濟發展動向。瑞士銀行(UBS)前首席經濟學家馬格納斯(George Magnus)告訴英國廣播公司(BBC),此舉強調了黨的領導與控制,並利用這個詞彙展開意識形態工作,是旨在強化中共在經濟核心與科學領域主導地位的產業政策。美國智庫─信息與戰略研究所專家李恒青則直言,習近平創出這個新名詞實際上只是在掉書袋,無助於解決中國當前面對的經濟問題。

事實上,隨著經濟痛苦引發中國人民與日俱增的挫敗感,習近平在兩會期間的一言一行都備受關注。因為這是在他獨攬大權展開一人時代、開啟了國家主席第三任期的1年後,首次登場的兩會。特別是中國今年打破30多年的慣例,在兩會後不再舉行總理記者會,這加劇了對中國決策透明度的廣泛擔憂,使全黨、全國定於一尊的現象更趨明顯。新加坡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專家吳木鑾(Alfred Wu)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他們不希望有其他聲音沖淡由習近平控制的共產黨聲音」。

一人時代 兩會政策方向受關注

然而,即使兩會能夠砲口一致、做到只有一種聲音,但中國防疫解封後的復甦並未完全實現、對生活失望產生的社會亂象層出不窮,讓人們對這位最高領袖所描繪的中國夢願景越來越懷疑。這些挑戰或許不至於對習近平的地位構成威脅,但他的團隊如何解決這些擔憂,不但直接影響到中國及其14億人民的未來,還會衝擊全球經濟。

新加坡國立大學專家陳剛表示,對於這個去年才剛上台的施政班子,目前人們對他們的能力有很多懷疑,因此中國政府希望利用兩會的平台發出訊號,表明中國經濟總體良好,正走在正確的軌道上。

澳洲國立大學(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專家宋文笛(Wen-Ti Sung)認為,面對中國持續的經濟困境,中共領導階層期待透過兩會在黨內凝聚共識,提出切合實際的政策目標,是否能成功,將成為衡量政黨向心力和民心的重要指標。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中國兩會/2024赤字目標3% 擬持續發超長期特別國債
中國兩會/防金融風險擴大 李強:優化房地產政策
中國兩會/2024年軍費增幅7.2% 總預算達7.32兆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