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加緊拉攏東協 關係卻難升級

中國外長王毅最近3個月內2度走訪東南亞,分析家指出,王毅趕在美國新總統拜登尚未推岀明確的東南亞政策之前,頻繁訪問東協,目的在捷足先登,以中國的疫苗與投資為誘因,以鞏固並試圖提升在東南亞的影響力。然而,東協國家態度謹慎,尤其南海爭議持續無解,中國想要提升與東協的關係有很高的難度。

王毅以捐贈疫苗為名 3個月二訪東南亞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1月11到16日,訪問了緬甸、印尼、汶萊及菲律賓等東協4國。去年10月間,王毅也到訪東協另外5國,這是他在短短3個月內,以捐贈疫苗的名義,兩度走訪東南亞。

王毅出訪時機有兩大背景。第一、這段期間正是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第二波疫情最嚴重的時期,東協各國經濟都因為疫情而受到重創,許多「一帶一路」專案因為各國調整預算、喪失債償能力,以及人員、物流受阻而陷入停擺,渴望重振經濟。

第二、美國在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主政下,對東南亞疏於經營,而目前又受困於政權交接的內部分裂與混亂時期,給予中國強化與東南亞關係的可乘之機。

美對東協疏於經營 打亂亞太布局

馬來亞大學(Universiti Malaya)中國研究所主任饒兆斌(Ngeow Chow-Bing)在最新一期「亞洲週刊」說,川普時代「讓美國再次偉大」政策給美國帶來很大的傷害,由美國前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針對東南亞乃至「印太」布置好的戰略部署,都被打亂了。

新加坡拉惹勒南國際關係學院(RSiS)學者高瑞連(Collin Koh Swee Lean)向美國之音(VOA)表示,川普政府對東南亞地區的冷漠態度,損害了美國在這個地區的地位。

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南海問題專家波林(Gregory Poling)也向美國之音表示,東南亞國家都期待新的美國政府上任後更加注重外交和參與,王毅此行似乎是為了提醒他們「對中國的需求」。

疫苗與經濟外交 東協各國表歡迎

分析家指出,王毅到訪東南亞,進行的是一場疫苗與經濟外交,不但承諾捐贈並供應各國中國科興生技(Sinovac)的疫苗,也分別對菲律賓和印尼進行投資。

馬尼拉智庫「亞太進步之路基金會(Asia Pacific Pathways to Progress)」研究員瑞傑龍(Aaron Jed Rabena)向日經亞洲(Nikkei Asia)指出,在疫情大流行的疫苗接種階段,中國想要展現他們對東協國家的支持。他說,「截至目前,東協國家都樂於接受。緬甸已經通過疫苗接種計畫,而印尼總統佐科威(Joko Widodo)也感謝中國提供疫苗。」

澳洲國防學院(Australian Defense Force Academy)榮譽教授塞爾(Carlyle Thayer)向美國之音表示,東南亞地區對基礎設施資金的巨大需求,是國際機構無法滿足的,正如王毅的東南亞之行所揭示,東南亞地區國家非常希望重啟在疫情大流行期間停滯的項目。

中國盼提升與東協關係 主要障礙在南海

王毅的出訪確實有助於強化中國對東南亞的影響力;然而,中國要的不僅於此。2021年是東協與中國建立對話關係(ASEAN-China Dialogue Relations)30週年,中國已向東協提議,將雙方的戰略夥伴關係提升至「廣泛」戰略夥伴關係。

越南胡志明市國家大學(VHU-HCM)人文與社會科學大學(University of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國際研究中心研究員黃深創(音譯,Huynh Tam Sang)在線上時事雜誌「外交家(The Diplomat)」分析指出,王毅3個月內兩度走訪東南亞9國,顯示中國2021年的外交重點將特別聚焦東協;但東協對中國提升戰略夥伴的提議卻刻意保持沈默,主要有兩大理由:

首先是南海爭議,中國在南海人工造島與軍事化,早就引發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南海主權聲索國的不滿。去年6月,東協高峰會更首度發表聲明,公開反對中國聲稱擁有南海主權。如果中國在這處爭議海域更加獨斷獨行,想要提升與東協戰略夥伴關係的努力可能陷入僵局。

東協觀望拜登動向

第二個理由是,東協並不清楚中國想要「提升關係」到何種程度,是否意味著「中國優先」、向中國傾斜或排除美國?無論如何,這都會讓東協國家感到猶豫。何況拜登可能大幅修改川普時代的政策,強化美國與東協的關係。在拜登(Joe Biden)政府的新政策出爐之前,就先提升與中國的關係,絕非明智之舉。

基於以上的分析,展望2021年,中國雖然逐步增強對東協的影響力,但想要提升與東協的戰略夥伴關係,仍有相當的難度。

原始連結
相關新聞
彈劾案送交參院 川普被控煽動叛亂2月9日開審

民調:逾半美國人贊同川普應被定罪並禁任公職

彈劾川普時間表出爐 世紀大審最快2月9日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