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印度製造業 挑戰日美拚轉型

旺報【記者梁世煌╱台北報導】 中國、印度等新興國家,其在製造業領域正逐漸對美、日等強國造成威脅。勤業眾信針對現行最受矚目的新興經濟體─中國、印度分別發布了最新的競爭力報告,指出中國正面臨產業轉型的十字路口,未來中國必須更聚焦更創新且專業化的經濟模式,其發展才有可能更上一層樓。 事實上,早在2013年,勤業眾信就曾發布「2013全球製造業競爭力指標」報告,當時預測未來5年內,中國、印度等新興國家將逐漸取代傳統製造業強國─美國、德國和日本的優勢地位,而中國更被評為製造業競爭力國家之冠。時隔一年,隨著國際政經情勢的推移轉變,勤業眾信認為,中國與印度正各自面臨不同的問題,是否能順利解決這些問題,關係到這兩個全球最受矚目經濟體能否迎接下一波成長浪潮。 勤業眾信指出,中國正面臨產業轉型的十字路口,過去30年創造經濟高速擴張的動能已無法支撐未來的發展,中國必須由相對商品化和低附加價值的生產體系,轉而聚焦更創新且專業化的經濟模式。 因此,推動中國下一波經濟成長的驅動力包括航空、精密機械與零件、能源、生命科學、行動技術、網路零售和社交媒體、物流和其他服務、健康服務、以及教育服務產業。 其中,在精密機械的部分,中國將可能成為區域機械生產的中心,取代日本承接大量設計和製造的業務。同時,電子零組件貿易結構的轉變,亦帶動了高附加價值的科技產品、零件的交易快速成長。 至於2008年金融風暴中屹立不搖的印度,過去兩年的經濟表現卻因基礎建設短缺與官僚主義盛行而停滯不前。2014年印度大選後,誓言重振經濟的新政府啟動如「印度製造」(Made in India)等多項計畫,積極爭取外商投資。 勤業眾信的報告顯示,蓄勢待發的印度經濟擁有人口紅利、相對普及的大眾英語能力與民主體制等良好的發展基礎,關鍵產業的發展將扮演推動龐大經濟機器的要角,包括基礎建設與營造、金融服務、零售批發、醫療藥品、資通訊(ICT)與汽車製造。勤業眾信指出,泛製造產業在過去30年僅佔印度GDP約15%,未來成長空間廣闊,其中最具潛力的汽車製造產業可望成為刺激製造產業表現的火車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