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史併入東亞史 名不正言不順

旺報【記者簡立欣╱台北報導】 十二年國教社會課綱即將進入審查階段,學者表示,十二年國教歷史課綱「空空的,先秦夏商周、包括漢代都沒有」,用主題式而不是編年史,根本是拿來教碩博士,不適合高中生,建議新任教育部長不要草率公布。另外東亞史學者表示,新課綱把中國史用東亞史來代替是「名不正言不順」。 高中歷史課綱用東亞史取代中國史,引發學界議論。文化大學歷史系教授王仲孚表示,東亞史是碩博士生的課程,根本不適合高中生的程度;略掉中國史而直接跳到東亞史,也不是歷史教育的發展過程。「我想請教歷史科的召集人,你們自己介紹:有哪一本書可以作為高中學生學東亞史的學習基礎?」 歷朝文化 連日韓都有教 王仲孚說,新的歷史課綱非常奇怪:上古講得很空泛,先秦夏商周,包括漢代都「空空的」,尤其是先秦學術思想,像是商朝的敬天、周朝的封建與宗法,儒道墨法、陰陽家、孔子等都是中國文化非常重要部分,連日韓教科書都有,台灣現在還每年遙祭黃陵,民間神農寺的廟還一百多座,但教科書全部沒有,「哪有這種課綱?」另一方面明清移民一下子就講兩章,但明清移民有那麼重要嗎?他建議新的部長要重新審查課綱,不能草率公布。 淪解構中國史工具 台灣唯一大學部及研究所均設有東亞系的台灣師範大學東亞系,該系教授張崑將也對本報表示,新課綱借用東亞史名稱,卻完全沒有東亞史內容,讓鑽研東亞史的他覺得非常奇怪。 像是新課綱首個主題就是「要在東亞歷史脈絡討論中國史」,但新疆、蒙古、印度等不屬於漢字文化圈,漢代通西域、中原文物文化的中西互動、茶葉、瓷器輸出西方等也無關東亞,而是中亞或西亞。另外像新課綱有一段「從漢晉到宋元談人群移動的特色與差異」,是中國脈絡底下的移民,仍然不涉及東亞。換言之,十二年國教的高中歷史課綱只是借用「東亞史」這個名詞,把東亞史當作「稀釋、解構中國史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