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平外交跨出一大步

10日,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在北京達成協議,中沙伊三方簽署並發表聯合聲明,宣布沙伊雙方同意恢復外交關係。外界普遍對中國的斡旋者角色給予了頗高評價。

沙伊兩國斷交7年終握手言和,這是中國首次在中東地區的矛盾關係中發揮重要作用,是中國踐行「全球安全倡議」的一次成功實踐,更是中國「全球安全倡議」的試金石。

沙伊矛盾是中東地區最主要的一對矛盾。沙國和伊朗之間的鬥爭從古延續至今,矛盾異常複雜、尖銳。這也是外界對沙伊能恢復外交關係感到震驚的原因。兩國主要的矛盾集中在5個方面。

一是宗教上,伊斯蘭教主要有兩個大分支,一是什葉派,是伊朗的國教,一是遜尼派,沙國把自己視作遜尼派的首領。這兩派持續了長達1500年的矛盾紛爭。如今中東局勢緊張,其中很多都是遜尼派為主的沙國和什葉派為首的伊朗兩國角力的結果。

二是從國際政治上來說,伊朗和沙國都是海灣地區的大國,伊朗在波斯灣的北部,沙國在(沙國稱作阿拉伯灣)南部。一直以來,這兩個大國爭奪著海灣地區的領導權。

三是在對外關係上,伊朗是美國的對手,而沙國一直是美國的重要依靠力量。多年來,在中東地區所有熱點問題上,伊朗和沙國基本上都有捲入。雙方支持的都是敵對的方面。

四是在石油領域,伊朗和沙國都是中東海灣地區重要的石油出口國。OPEC建立以來,雙方在石油出口的政策上一直是矛盾的,伊朗把油價往高拉,沙國則保持相對穩定的油價。

五是在政權安全上,從1979年以來,沙國一直指責伊朗要對其搞政權更迭。伊朗也對沙國保持警惕,特別是2022年伊朗國內發生示威遊行以來,一直指責沙國鼓動伊朗國內的示威遊行。

在上述矛盾背景下,沙伊兩國在北京的對話僅算是邁出了一小步。但是,於中國外交而言,邁出的卻是一大步。

首先,一直以來,中國外交官把「對話」一詞放在非常顯著的位置。可以說,「對話」已成為中國為解決國際安全問題開闢的一條重要路徑。2月21日,中國發布《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文件》,具體闡釋了中國全球安全倡議的核心理念與原則,其中一項重點就是「堅持通過對話協商以和平方式解決國家間的分歧和爭端」。此番沙伊兩國恢復外交關係,正是中國踐行「全球安全倡議」的一次成功實踐,為兩國提供了解決矛盾的機會。

其次,中國過去從未在中東地區的矛盾關係中發揮作用,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中國促進沙伊和平對話之舉是一塊基石,體現出中國和中東國家之間正在增強戰略互信,對下一階段中東國家間關係產生積極影響,更是為中國近年來倡議的「搭建一個海灣地區多邊對話平台」鋪平道路。(作者為大陸資深時政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