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土味、狗血短劇在美大熱 營收看齊網飛

源自中國的土味、狗血短劇正在美國掀起熱潮。據美國數字分析平台Sensor Tower最新報告顯示,逾40款短劇應用程式(App)已在美國市場登陸,累計下載量超過5500萬次,內購收入高達1.7億美元。這股風潮不僅推動了「短劇概念股」在資本市場飆升,也引發了「短劇出海、日入千萬」的話題,成為內容行業最熱門的話題。

在一眾出海的短劇平台裡,ReelShort、TopShort等短劇應用程式成為代表。據公開資料,ReelShort穩居美國iOS娛樂類下載量前五,2023年7月在Google Play和App Store的總下載量達190萬次,月流水(營業額)高達600萬元,幾乎與網飛(Netflix)相當。23年11月,ReelShort一度超過TikTok登頂,並且創下了單日下載量和收入的紀錄。

ReelShort的背後是美國的楓葉互動(Crazy Maple Studio)。據媒體報導,楓葉互動表示,推出ReelShort之前,公司在內容領域深耕多年,認為短劇出海的核心仍然是「快爽型」(指劇情進展快、令讀者有爽感)內容,雖然中國與海外文化差異存在,但人性本質相通。不過,文化差異還是會導致觀眾口味的不同,業內人士指出,歐美市場更喜歡狼人、吸血鬼、豪門、奇幻等題材,在中國流行的贅婿、戰神等題材在歐美反響一般。

大多短劇平台的內容會包含翻譯劇和本土自製劇,翻譯劇是在中國已有的短劇加上字幕,本土自製劇則是為本土市場量體裁衣,使用海外編劇和演員,讓海外觀眾更有帶入感。不過,業內人士透露,在美國市場,平台的主要盈利還是源自本土自製劇。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的統計發現,一部找歐美演員翻拍的短劇成本約為15萬至20萬元,但需花費數百萬美元在Google、Meta和TikTok等平台上廣告,才能獲得多倍於廣告費的收入。

一位南加的華人影視從業者認為,隨著短劇出海數量增多,若想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挖掘更多吸引海外觀眾的故事題材至關重要。她指出,儘管現在短劇內容多以模板和套路為主,但未來也可能會發展得更具創造力。目前好萊塢資本尚未進入短劇領域,一旦介入,可能會帶來更新鮮的內容和創作模式。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布碌崙3華人偷挖民宅竹筍 遭警方逮捕
50分鐘4萬元 華人富二代包機去賭城蹦迪
冷眼集/賴清德甫上任就下軍演重手 北京對華府已經失去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