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洪水肆虐:當局斥資數百億打造「海綿城市」,擋不了極端天氣?

中國內陸城市幾乎每年都受到洪水圍城的威脅。今年至今,洪水已影響至少3000萬人。過去幾天颱風侵襲所致災害,造成至少20人死亡。人們質疑中國現代城市能否抵禦極端天氣?

颱風「杜蘇芮」7月28日登陸中國,極端降雨侵襲華北地區,北京打破140年來的最大降雨紀錄,而河北省則降下了超過一年的雨量,造成至少20人喪生,近百萬人被迫疏散,是中國近十多年來最嚴重的暴雨災害。

洪水可能需要數周時間才能退去。這場暴雨中,河流暴漲造成危險的洩洪、城市居民被困,對中國的災害應變體系帶來巨大考驗。颱風「杜蘇芮」減弱後的環流影響逐漸擴散至中國東北省份,當地面臨安全排放洩洪與解救數萬被困居民的挑戰。

中國官媒3日報導,華北地區5條河流匯聚的海河流域正在經歷「洪水演進期」,洪水防控工程系統遭遇自1996年以來「最嚴峻考驗」。1996年夏天,長江流域發生大規模洪水,造成約2800人死亡,數百萬房屋損壞,大片農田被淹沒。

<cite>2023年8月2日,北京以南的河北涿州,救援人員使用橡皮艇疏散被困居民。中國首都過去幾天遭遇至少140年來的最大降雨量。 (美聯社)</cite>
2023年8月2日,北京以南的河北涿州,救援人員使用橡皮艇疏散被困居民。中國首都過去幾天遭遇至少140年來的最大降雨量。 (美聯社)

河北省當局將自然災害應急響應級別由三級提升為二級,北京市則持續發布郊區山洪警告。一名官員3日告訴官媒,河北省的洪水可能需要一個月才能退去。位於北京西南方的涿州市受災最嚴重,到目前為止,該市疏散了六分之一人口,也就是約10萬人。

中國多年來一直關注城市洪澇的風險,但都市化擴張迅速與極端天氣事件增加,城市防災規劃似乎跟不上氣候變化。《路透》(Reuters)引述中國官方數據指出,中國的654個主要城市中約有98%會受到洪水和積水的困擾。中國國家預測中心3日表示,8月份東北省份的降雨量恐暴增50%。

對於涿州一些地方竟積水達6公尺深,一位網友在微博上質疑道:「現在真沒法排水了嗎?水沒有退去,救援效率太低。這六米深的水根本不是暴雨的問題,而是洪水排放的問題。」

<cite>2023年8月2日,北京以南的河北涿州,救援人員使用重型機具疏散被困居民。中國首都過去幾天遭遇至少140年來的最大降雨量。 (美聯社)</cite>
2023年8月2日,北京以南的河北涿州,救援人員使用重型機具疏散被困居民。中國首都過去幾天遭遇至少140年來的最大降雨量。 (美聯社)

「海綿城市」擋不了極端洪水?

自1961年以來,中國一年比一年更頻繁發生暴雨:1960年代,特強降雨每年約占中國所有降雨的10%至15%;自2000年以來,特強降雨比例上升到20%。近年來,即使是乾燥的西北部內陸城市也出現了強降雨情況,2018年新疆西北部的秦城鎮在一小時內遭遇110毫米的降雨,是新疆年降雨量(約52.4毫米)的兩倍。

降雨時,城市綠地與土壤能起到蓄水作用,吸收降水,防止大量雨水積聚在不透水的柏油路面上而引發淹水。然而,隨著中國城市不斷擴張,越蓋越「深」,電路、鐵路和商店街地下化,城市的「天然水庫」消失,地面能直接吸收的降雨量減少,雨水積聚的速度越來越快,讓洪水高峰期越短也越猛烈。

當局已經注意到防汛重要性。2012年北京水災造成79人死亡之後,習近平當局呼籲各地政府建設「像海綿一樣的城市」:利用屋頂花園、透水鋪面、地下儲水箱和其他類似海綿的設施來吸收大量降雨,然後慢慢將降雨釋放到河流或水庫中。自那時以來,從北京北部到重慶南部的許多中國城市都承諾進行「海綿城市」建設。

<cite>2023年8月1日,救援人員從北京門頭溝的受災村莊抬出傷員。中國首都過去幾天遭遇至少140年來的最大降雨量。 (美聯社)</cite>
2023年8月1日,救援人員從北京門頭溝的受災村莊抬出傷員。中國首都過去幾天遭遇至少140年來的最大降雨量。 (美聯社)

然而根據《彭博》(Bloomberg News)報導,一些專家認為「海綿城市」並沒辦法應對極端降雨,因為這次颱風「杜蘇芮」在華北引起災情,「海綿」設施未發揮應有作用。

例如全中國第一座「海綿機場」北京大興機場,有美麗湖泊、儲水箱和排水系統設計,用以吸收約1300個奧運游泳池的雨量,但在北京市遭遇史無前例的暴雨時,部分跑道仍被水淹沒。在鄰近的河北省邢台市,儘管自2016年就開始增設「海綿」設施,也難以抵擋強降雨。邢台幾天內下了兩年份的雨量,洪水成災,截至1日已造成5人死亡,4人失踪。

2018年,河南省宣告投注人民幣534億元(約新台幣2312億元),將鄭州打造成「海綿城市」,興建集雨環境、在河岸打造生態緩衝地帶、使用高滲透性材料建造道路。3年後,鄭州發生嚴重水災,造成380人死亡,損失約410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1810億元)。

澳洲國立大學氣候變遷研究專家徐宏彰(Hongzhang Xu,音譯)表示,中國「海綿城市」戰略有一個問題就是未考慮到極端天氣事件,這起初是相當不錯的計劃,因為它希望以一種全面和整體的方式來解決城市治水問題,但問題就出在於「忽略了像山洪爆發這樣的極端事件和災害。」

<cite>2023年8月1日,北京門頭溝一帶的鐵軌因為豪雨中斷,救援人員正在排除障礙、試圖恢復通車。中國首都過去幾天遭遇至少140年來的最大降雨量。 (美聯社)</cite>
2023年8月1日,北京門頭溝一帶的鐵軌因為豪雨中斷,救援人員正在排除障礙、試圖恢復通車。中國首都過去幾天遭遇至少140年來的最大降雨量。 (美聯社)

根據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北京研究員李朝(Li Zhao)的說法,中國「海綿城市」戰略治水設計是基於2014年之前30年的降雨量,而目前的極端天氣事件遠遠超出這些系統設計所能應對的範圍。

北京非營利機構「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主任馬軍表示,「海綿」戰略在極端情況下是不夠的,需要與其他措施結合,未來應該考慮如何應對更大的降雨量,並從最近的重大洪水事件中吸取教訓,即使是真正的海綿也有吸收極限。

為了提高「海綿城市」的能力,徐宏彰建議恢復清朝時期建造的水道,用於排放洪水和引水。他還表示,中國當局應該改進預警系統,以減少損害,城市設計應該因應不同城市的特點和需求來進行個別化的處理,想要「一刀切」或通用一套解決方案是不行的。

更多風傳媒報導

看更多相關新聞
馬祖海灘聚大量中國保麗龍 居民無奈歎如颱風雪
蔡總統「簡體字」關心北京災情 中國網友讚有格局
北京暴雨洪災釀21死 習近平要求全力救災
中國暴雨出版社損失慘重 潛艇還被沖上岸
杜蘇芮重創北京、河北!大企業伸援手 Apple執行長:將捐贈救災

相關新聞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