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增加原油進口配額需求看漲 國際油價揚升
(中央社紐約9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國政府傳出增加原油進口配額,重新喚起市場對於這個全球最大買家需求復甦的期望,使國際油價今天揚升。
紐約商品交易所西德州中級原油2月交割價上漲86美分,來到每桶74.63美元。
倫敦北海布倫特原油3月交割價上漲1.08美元,來到每桶79.65美元。(譯者:陳彥鈞)1120110
(中央社紐約9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國政府傳出增加原油進口配額,重新喚起市場對於這個全球最大買家需求復甦的期望,使國際油價今天揚升。
紐約商品交易所西德州中級原油2月交割價上漲86美分,來到每桶74.63美元。
倫敦北海布倫特原油3月交割價上漲1.08美元,來到每桶79.65美元。(譯者:陳彥鈞)1120110
台北外匯市場今(4日)獨家開市,受到美國公布1月失業率創53年新低,市場預期美國聯準會(Fed)恐持續升息,新台幣兌美元匯率一開盤就重貶1.4角,收盤收在29.9元,貶1.8角。學者分析,重貶主要受短
【時報記者林資傑台北報導】美系外資出具最新報告,指出ABF載板三雄欣興(3037)、景碩(3189)及南電(8046)營運基本面正在減弱,至2025年供需過剩狀況將較先前預期高,認為近期股價反彈是「無基之彈」,對此調降三雄獲利預期及目標價,維持欣興「中立」、景碩及南電「遜於大盤」評等。 美系外資將欣興今明2年每股盈餘預期調降6%、5%,目標價自125元降至118元。南電今明2年每股盈餘預期調降9%及10%,目標價自180元降至165元。景碩2022~2024年每股盈餘預期分別調降1%、8%、10%,目標價自90元降至87元。 美系外資表示,ABF載板由於需求疲弱,已如先前預期開始出現降價,特別是對PC及繪圖晶片(GPU),近幾周伺服器需求亦開始減弱,將導致供過於求狀況較先前預期高。預計首季平均售價(ASP)將至少季減10~15%,並認為疲軟需求將導致第二季售價進一步下降。 考量英特爾Sapphire Rapids和超微(AMD)Genoa的滲透率較先前預期低、以及超微對GPU的需求較低,且今年PC和伺服器的整體出貨量存在調降空間,美系外資目前預期ABF載板今年將供過於求達約12%、至2
[周刊王CTWANT] 本周五(3日),美股三大指數低開後經歷過山車行情,雖然盤中一度轉漲,但午後再度回落。截至收盤,道指跌0.48點。 引發美股巨震的主要原因是就業市場超預期火熱。據美國勞工部發布的最新報告,美國1月非農就業人口增加51.
美國聯準會(Fed)本周決議升息 1 碼,再度放慢升息腳步,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陶冬說,Fed「打左燈、向右轉」,上演一齣鷹派減碼,且他預料央行官員今年不會調降利率。
台積電(2330)ADR昨天又大漲2%,但今(3日)天現股只漲了2元收542元,溢價空間愈拉愈大,為何護國神山在台股就是「吃不開」?國泰證期顧問處經理蔡明翰表示,那是因為台積電「運氣不好」遇到三個坎,但他很樂觀認為,下周一(2月6日)就有機會看到像樣的補漲走勢。
聯準會首度透露升息已近尾聲,過去五次歷史經驗顯示,特別股在升息告終後一年內的投資報酬率上看18%。富蘭克林投信今(4)日建議投資人,特別股在升息末段,具有表現機會與空間。今年不妨增加投資特別股基金投資比重,不僅可增加股息收益率、更有助分散與降低投資組合波動度。
【財訊快報/記者戴海茜報導】亞泰(4974)將於下週三(2月8日)舉行線上法說會,將公佈去年財報及今年營運展望。由於去年營收連續6年改寫歷史新高,前三季獲利也已超越前年全年,每股盈餘6.41元,全年獲利將再寫新猷。 亞泰2022年全年營收42.93億元,連續6年創歷史新高,年增2.43%。其中第四季營收為11.57億元,為單季歷史次高,僅次於2021年第三季11.84億元,季增7.25%,年增25.78%。 亞泰生產基地主要在中國大陸及緬甸兩地,因應客戶訂單需求,已完成東莞及緬甸廠產能擴充,年產能衝至3800萬套,隨擴產效益顯現,今年營收可望逐季上揚。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美國銀行方面表示,美股漲勢已經過頭,如果今年下半年經濟成長崩潰,投資者將面臨殘酷的大跌。 由Michael Hartnett領銜的美國銀行策略分析師在一份報告中寫道,風險在於未來幾個月通膨再次飆升,且美國經濟繼在2023年前六個月保持韌性後,在下半年陷入更深層的衰退。 這項報告引述EPFR Global數據指稱,過去四週全球股票基金共流入447億美元的資金。得益於通膨降溫跡象、對中國經濟重開的樂觀情緒以及對經濟放緩將迫使全球央行暫停升息的市場預期,股市自2023年初以來上漲。 一些華爾街大型銀行的策略師與Hartnett持相同觀點。摩根士丹利的Michael Wilson稱競相追漲的投資者將感到失望,因為他們正直接與聯準會唱反調。摩根大通的Marko Kolanovic表示,在股市上漲之際,經濟卻邁向衰退,這必然會產生衝突。
高息低波ETF在去年台股大跌頹勢中表現相當亮眼,真正做到抗跌、跟漲的特性,若加計過去5年的股利及資本利得,累積總報酬率超過60%,完全不輸其他股票型ETF。
【財訊快報/記者李純君報導】導線架業者長華科技(6548)今日公佈自結之2022年第四季營運成果,單季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為3.9億元,以每股面額0.4元之股數計算,相當於賺進1.05個資本額,而合計2022年全年,則賺進逾7.5個資本額。 長科*第四季成績單,單季合併營收為33.38億元,高於先前法說會預估30.9億元到32.5億元的目標;毛利率為28.1%,符合法說會的28%到30%目標區間;營益率為18.6%,低於法說會預期的19.5%到21.5%;單季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為3.9億元,以每股面額0.4元之股數計算,每股稅後盈餘0.42元,相當於賺進1.05個資本額。 與上季相較,長科*2022年第四季合併營收減少9%,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下滑58%。與2021年同期比較,2022年第四季合併營收減少9%,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則下滑34%。 在重要比率方面,長科*第四季毛利率為28.1%,比上季下滑3.4個百分點;第四季營益率為18.6%,比上季減少3.9個百分點。與2021年同期比較,2022年第四季毛利率下滑5.9個百分點,營益率降低2.3個百分點。 就2022年業績表現來看,合併營
【財訊快報/記者劉居全報導】受到農曆年節過後,貨物量不多影響,SCFI貨櫃運價指數再度走跌!根據今(3)日出爐最新一期上海集裝箱出口(SCFI)運價指數下跌22.86點至1,006.89點,週跌幅2.21%,面臨千點關卡保衛戰,扣除農曆年休假期間一週未公布,指數連續四週下跌;跌幅也較農曆年前1月20日的跌幅0.16%擴大,其中歐洲航線跌破千美元大關。 根據最新一期出爐的運價,遠東到歐洲運價每TEU(20呎櫃)達961美元,較前一週下跌53美元,跌幅5.22%;遠東到地中海運價每TEU(20呎櫃)達1,754美元,較前一週下跌629美元,跌幅3.41%;遠東到美西每FEU(40呎櫃)達1,363美元,較前一週下跌40美元,跌幅2.85%;遠東到美東每FEU(40呎櫃)達2,706美元,較前一週下跌77美元,跌幅2.76%。 近洋線方面,遠東到日本關西每TEU(20呎櫃)較前一週下跌8美元;遠東到日本關東較前一週下跌14美元;遠東到東南亞每TEU則較前一週下跌4美元,跌幅2.59%;至於遠東到韓國則較前一週下跌12美元。
【時報記者林資傑台北報導】IC載板暨印刷電路板大廠南電(8046)受產業庫存調整及春節連假較早影響,2023年1月自結合併營收41.05億元,較去年12月57.44億元減少達28.52%、較去年同期52.4億元減少達21.65%,降至2021年5月以來近20月低點,仍創同期次高。 南電預計2月底公布2022年財報,第四季自結合併營收177.04億元,季增2.96%、年增達19.83%,連3季創高。美系外資預期,產品組合優化可望帶動毛利率續揚再創高,稅後淨利估約53億元,季減3%、年增50%,改寫歷史次高,全年可望賺逾3股本。 展望今年首季,受ABF載板價格下滑、BT載板需求及價格同步疲弱拖累,美系外資預估南電首季營收將季減約21%、年減3%,降至近1年半低點。毛利率估降至36.9%,使稅後淨利季減29%、年減3%,降至近5季低點。 美系外資目前預期,ABF載板今年將供過於求達約12%、2025年擴大至約15%,較先前約10%、14%預期擴大。BT載板因需求疲弱,預估首季售價季減幅度將高於先前預期的5~10%,南電因BT載板貢獻營收約26%,受價量俱疲影響較大。 考量ABF和BT載板需求
【時報記者王逸芯台北報導】大陸解封將帶動需求成長,剛性補庫需求出現,加上主要央行預期通膨逐季降低,升息速度放緩,儘管農曆春節淡季買盤清淡,台塑(1301)主要產品PVC、PE、PP、EVA等報價年初至今全數呈現上揚,顯示台塑營運谷底已過,不僅第一季有機會轉虧為盈,上半年也有機會回到正常獲利水準。 台塑去年第四季每股虧損1.15元,不論是季對季、年對年均呈現由盈轉虧,不如市場預期,主要原因是需求急凍,石化產品供過於求,主要產品PVC、EVA在去年第四季均價分別季減17%~25%,此外,因轉投資台塑化(6505)仍處虧損、台塑美國獲利下降亦使業外收入不如預期。不過,PVC報價已由去年11月低檔至年底反彈15%,主要即反映廠商減產停工及剛性補庫需求出現,行情得到支撐下,認為台塑近期營運谷底已過。 台塑認為,2023年雖然俄烏戰火未歇,且全球多數央行維持高利率,加深經濟下行風險,依IMF預測,全球經濟成長率由2022年3.2%下滑至2.7%,為2001年以來最疲弱成長,惟近期歐美高通膨似已觸頂,能源、海運物流費用、房地產及租金等價格下跌,主要央行預期通膨逐季降低,升息速度放緩,金融緊縮壓力不致
庫存飆破新高,聯發科(2454)去年第四季獲利大減4成,每股獲利降至11.66元,創7季來新低,但全年營收繳出11.2%衝破5000億元,每股獲利74.59元雙新高,毛利率49.4%的成績。展望後市,
【財訊快報/記者李純君報導】台積電ASIC設計服務協力廠商的巨有科技(8227),不單已獲得台積電12奈米、16奈米授權,今年更有望推進到7奈米,為此,法人圈傳出,巨有今年營收將可年增二成以上,獲利部分,每股淨利有望超過5元。 巨有成立於1991年8月,為國內早期成立之IC設計服務公司。台積電現階段的設計服務策略聯盟夥伴,主要有三家,除了市場熟知的創意電子和世芯,巨有也名列其中,而巨有過去以28奈米與55奈米等成熟製程為主,去年則順利搶進12奈米、16奈米。 至於今年,巨有更將進一步跨入7奈米,訂單有望源自美國客戶AI應用,另外,今年所取得的晶圓代工產能也將年增三到四成,為此,法人圈估算,巨有今年營收將可年增二成以上,獲利部分成長幅度更大,每股淨利可超過5元。而巨有去年前三季每股淨利2.61元。
美國通膨降溫,聯準會升息態勢也趨緩,台灣央行3月將要召開理監事會議,外界估計,升息幅度會更保守,而被視為「鷹派」的央行副總裁陳南光,卻在這個時候發表文章,痛批央行太過保守,對通膨與房市管制措施都過於消極,會讓台灣通膨拖延更久,落入停滯性通膨的陷阱。央行鷹派、鴿派論戰不休,不過也有學者認為,央行的升息動作雖然慢,但能降低升息對經濟跟房市的衝擊。
【財訊快報/記者李純君報導】手機晶片大廠聯發科(2454)去年第四季毛利率為48.3%,季減1個百分點,單季淨利185.14億元,季減40.4%,單季每股淨利11.66元,累計2022年每股淨利74.59元,聯發科去年營收與獲利,同步創下年度歷史新高。 聯發科2022年第四季營收1,081.94億元,較前季減少23.9%,較2021年同期減少15.9%,主要因客戶庫存調整。2022年全年營業收入淨額為5,487.96億元,較前一年成長11.2%。 去年第四季營業毛利522.61億元,較前季減少25.4%,較2021年同期減少18.1%。毛利率為48.3%,較前季減少1個百分點,較2021年同期減少1.3個百分點,主要因產品組合變化。聯發科2022年全年營業毛利為2,709.04億元,較前一年增加17.0%。全年毛利率為49.4%,較前一年增加2.5個百分點。 至於聯發科去年第四季營業費用為341.75億元(佔營業收入31.6%),前一季營業費用為370.41億元(佔營業收入26.1%),第四季營業費用較前季減少,主要因依據銷量及獲利認列之相關費用減少。2021年同期營業費用為341.0
康舒(6282)堪稱兔年以來最強個股,開紅盤至今5個交易日已大漲超過30%,除了外資擴大加碼外,投信法人也由空手轉為增加持股,繼前日小買400張後,昨日更是大舉買超6039張,加上自營商一路回補,三大法人開紅盤後合計買超3.3萬張,帶動股價續創2021年1月來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