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學畢業生僅48%收到錄取通知 海歸物理博士搶公務員鐵飯碗

中國大量企業為了生存都在壓縮成本,周休2日或者是朝九晚五逐漸成為奢望,偏偏現在大學生特別看重這些基本權益。(圖片來源/flickr)

綜合《日經亞洲評論》與中國媒體報導,中國2024年大學畢業生達到1179萬,再寫歷史新高,許多畢業生面臨畢業即失業的嚴峻就業市場,截至4月中旬,只有不到一半的畢業生獲得非正式錄用通知,原因是科技公司和陷入困境的房地產業減少招聘,導致就業機會減少。

僅48%的大學畢業生收到錄用通知

人力資源公司「智聯招聘」的數據顯示,48%的應屆大學畢業生收到錄用通知,也就是能順利簽約企業的比率較去年同期減少2.4個百分點,即將離開校園的求職大學生和研究生一半以上還沒找到工作。

在2019年武漢肺炎疫情爆發之前,當年拿到非正式錄用通知的大學畢業生比例約爲75%,2022年春季,由於政府爲阻止病毒傳播,封鎖上海,大學畢業生的錄用率大減至50%以下。

今年就業環境比往年更差,2024大學畢業生面臨更多挑戰,也面臨更加激烈的就業競爭,隨著各地企業向大學校園春招活動陸續結束,意味著還沒有實現就業的畢業生,需要利用自己的管道就業,否則就會被歸納為靈活就業或者失業。

民營企業正在縮減招聘,包括科技、房地産和補習業。這些行業一直是年輕畢業生找工作的主要來源,但是北京政府對這些行業進行打擊,主要是爲了遏制寡頭壟斷行爲,或是爲了消除市場泡沫。隨著這些公司的收入急遽惡化,徵才人數也減少了。

周休2日或朝九晚五逐漸成為奢望

車商等其他類別的公司也在裁員。上汽集團、福斯和通用汽車都有合資企業,在2019年至2023年期間裁員約9000人,東風汽車裁員約2600人。

隨著中國經濟形勢變化,大量企業為了生存都在壓縮成本,周休2日或者是朝九晚五逐漸成為奢望,偏偏現在大學生特別看重這些基本權益,這就形成較為明顯的矛盾。

所以,畢業大學生更加不願意去盛行「996加班文化」民營企業工作。根據「智聯招聘」的數據,只有13%求職的學生希望到民營公司工作,低於2020年的25%。

值得注意的是,26.4%的大學畢業生依然期望在IT/通信/電子/互聯網行業工作,希望得到科技業的工作機會。但是在科技業等民營企業,許多30多歲的員工面臨公司重組,對於那些在這些行業找到工作的人來說,他們對工作保障仍然存在疑慮。

史丹佛大學博士考上鄉鎮公務員

因為民企的工作不穩定,使得48%的求職學生更願意在國企上班,占比排名各類型企業之首,已經連續5年出現上升,其次是國家機關占比14.7%。

未來這一比例將持續上升。爲了尋求工作穩定,大學生紛紛參加公務員考試,2024年平均每一個公職職缺就有77名考生。

例如,近期一名史丹佛大學博士擬被錄用鄉鎮公務員,這個話題迅速登上熱搜榜, 引發熱議。

6月16日,安徽宿州市公務員局在宿州先鋒網發佈了《宿州市2024年度考試錄用公務員擬錄用人員公示(第二批)》。公示名單顯示,畢業於美國史丹佛大學的蘇朕,報考的是宿州市下轄的靈璧縣鄉鎮機關基層事務管理職位。

這次宿州市公務員局公佈的兩批擬錄用人員公示名單共計434人,蘇朕也是公示名單中唯一的博士。

蘇朕畢業于安徽省蕭縣實驗高級中學,大學就讀中國科技大學物理學院,大學畢業後去讀美國史丹佛大學應用物理系,研究X射線晶體學,

一些「Z世代」乾脆在家躺平啃老

因為企業對高學歷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大學畢業生人數不斷上升,進而加重就業壓力。根據中國教育部統計,2024年夏季的畢業生人數達到1179萬的紀錄新高,比去年增加21萬人。

「智聯招聘」的問卷調查還顯示,51%畢業生看重工作穩定性,其次為休息時間和薪資待遇等,這說明在當前的就業環境下,工作穩定已經成為絕大多數大學生追求的目標。

部分大學生在畢業後沒有簽約企業,有些人選擇找兼職的工作,例如跑外賣等,或者乾脆在家「躺平啃老」。

研究指出,中國出生於1995年到2010年間,約占總人口2成(約2.8億人)的「Z世代」,是所有年齡層中對未來最悲觀的一群人。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賴清德一席「釋憲結果前在野黨別妄動」 藍白炸鍋 民眾黨批:把自己當太上皇
中國用「死刑」打壓台獨!朝野齊聲抗議 賴清德:只有統促黨能倖免
智冠股東會》王俊博聯手台鋼拿下8席 網銀國際僅2席 陳其邁子弟兵以台鋼代表進入董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