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查稅之際 個人所得稅APP新顯示5項收入引議

(中央社台北26日電)中國多地「稅務倒查30年」引發人心惶惶之際,個人所得稅APP近日新增展示「經營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等5項個人所得項目,引發一面倒質疑批評聲浪。官方則稱,此舉不會改變匯算清繳方式。

中國多地稅務部門近期要求上市公司補繳高額欠稅,多個省市更成立「警稅合成作戰中心」,宣布打擊涉稅違法行為,重創民營企業與證券市場信心。外界解讀,這是地方政府財政惡化,藉「倒查30年」開闢財源。

與此同時,中國財政部24日發布,今年1至5月,個人所得稅收人民幣6072億元(約新台幣2.73兆元),比去年同期減少6%。

根據每日經濟新聞報導,近日,個人所得稅APP更新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目前該APP在「收入納稅明細」中,新增展示5項個人所得,分別為「經營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

此前,個人所得稅APP的「收入納稅明細」僅展示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等綜合所得。

對此,納稅服務熱線12366客服人員宣稱,個人所得稅匯算清繳是指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年度匯算清繳,即個人所得稅法中提到的前4項個人所得,「此次新增展示的5項個人所得主要是查詢、展示的作用,並不改變匯算清繳方式。」

報導引述上海慮遠律師事務所律師鍾瀏漪指出,新增的5項納稅項目主要是基於個人從事經營活動或擁有財產所產生的收入,而原有的4項綜合所得則主要是與個人勞動所得相關。前4項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併計算個人所得稅,而後5項所得則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

消息傳出後,中國出現一面倒的負面聲浪。在社交平台相關新聞討論區,網友解讀「誰也跑不掉」;批評當局「小錢查得明明白白」、「想法設法搜刮」、「竭澤而漁」。不少人評估「大家又開始要喜歡現金交易了」。

許多投資人反問,個稅APP增加「利息、股息、紅利所得」,那專項扣除額是否應該加上「股票虧損」;「股票虧了100萬,能抵扣多少個稅?」

陸媒今日頭條26日一則報導提到,大家之所以這麼激動,主要還是因為「錢」這個敏感詞。畢竟,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每個月賺的錢本來就不多,要是再交更多的稅,那日子可就更難過了。(編輯:楊昇儒/邱國強)113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