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如何報復歐盟對電動車課重稅?分析:習近平選項不多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年5月訪問法國並在法國總統馬克宏招待的國宴上致詞。路透社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年5月訪問法國並在法國總統馬克宏招待的國宴上致詞。路透社


歐盟本週三(6/12)宣布對中國進口電動車調升進口關稅,最高調到48%。中國政府隨後揚言要「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利益。有專家分析指出,中國政府的反制措施必須拿捏力道,否則將引發後果更嚴重的貿易戰。

彭博新聞今日在題為「如何懲罰歐盟而不引發貿易戰,習近平的選項不多」(Xi Has Few Options to Punish EU Without Starting Trade War)文中指出,歐盟跟進美國和土耳其等多國,自下月起對中國電動車課徵最高48%關稅。中國商務部和駐歐盟代表處立刻發聲抨擊。

報導指出,雖然中國可藉著對歐盟採取反制措施,警告其他國家勿跟進,但對北京的風險在於,「若反制力道太強,很可能進一步引發泛大西洋聯盟對中國的敵意,破壞了習近平說服歐盟應有『策略自決』的努力」。

策緯諮詢公司(Trivium China)分析師佩索(Joe Peissel)說:「如果中國也祭出攻擊性強的關稅回應,可能得冒著開啟貿易戰的風險。」他認為,北京會極力避免。

位於德國柏林的「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ics)分析指出,中國的報復行動可能會聚焦在歐盟國家的乳製品和豬肉等農產品。

中國官媒《環球時報》週四(6/13)報導稱,中國業者已經對來自歐盟的豬肉進口正式申請反傾銷調查。一旦中國採取行動,西班牙將是最大受害者。此外,中國政府傳出也在考慮對擁有大型引擎的歐盟進口車輛課徵高達25%的關稅,此舉將影響德國汽車業者。

在歐盟先前宣布對中國電動車展開反傾銷調查時,北京也對白蘭地等自歐洲進口烈酒進行調查,而法國是中國最大的白蘭地進口國。

墨卡托首席分析師格林貝格(Nils Grünberg)說:「北京不會對他們需要的歐盟商品下手。這些商品包括機具、高品質工業原料、化學材料和醫療科技器材。」

另有專家說,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也不見得能發揮多大效果。因為中國車商仍可獲利,且許多中國業者正打算在歐盟建廠,減少進口關稅的衝擊。

新加坡國立大學副教授莊嘉穎說:「北京應該希望能在避免引發貿易戰的同時,確保其生產電動車仍能進入歐洲市場。過度反應可能破壞這兩大目標。」他認為,中國的報復行動只會針對某些特定歐盟國,希望能藉此發揮施壓效果。

彭博新聞上週曾引述消息來源指出,北京曾私下警告歐盟,若真的對中國電動車祭出關稅,中國也會對歐洲的航空業和農業加以報復。而除了棍棒,中國也有胡蘿蔔引誘,據說法國的空中巴士正在與中國討論一筆大訂單。

不過投資銀行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地區首席經濟學家艾雷洛(Alicia Garcia-Herrero)認為,中國還是可能祭出棍棒策略反擊。她說:「現在只是剛開始,中國不會這麼快就採取報復行動,但他們最終會找到方法的。」

更多太報報導
【一表看懂】歐盟將對中國電動車課徵的懲罰性關稅
電動車被徵反補貼稅 中國商務部:將堅決採取一切必要措施
歐盟將對中國電動車開徵最高48%關稅 各界反應一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