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生在香港的民主課

作者:管中祥

日前港高等法院宣判 黃之鋒等人到庭聆訊(圖片來源:中央社)
日前港高等法院宣判 黃之鋒等人到庭聆訊(圖片來源:中央社)

今年8月,香港法院將黃之鋒等三人,以及13名反對新界東北開發案青年入監服刑,不但無法抑制港人爭取自由民主的聲浪,反而引起更大的反彈。數萬人上街遊行「聲援政治犯」,大學校園也遍地峰火,除了中文大學,香港大學、城市大學、樹人大學、浸會大學、樹仁大學也出現「香港獨立」、「聲援中大學生會」海報。

香港學生的反彈也引來反撲,95日,一名中國學生撕毀中大民主牆上「拒絕沉淪,唯有獨立」海報,並表示,「既然有學生以『民主』之名貼上海報,我也是中大學生,自然有權把它撕下來」,網路上也發起「CUSU IS NOT CU(中大學生會不代表中大學生)」活動,多名中國學生及支持者聚集在文化廣場,反對「港獨」,表示學生會不代表他們的立場。

類似的畫面在香港並不陌生,過去幾年,中、港民眾因為「雙非」、「水貨」問題衝突不斷,屯門、沙田、上水、元朗等地發生多起「本土派」組織及在地居民包圍中國民眾事件,造成多人受傷,只是這次的場景是從地鐵、商場轉進校園,主角從居民及政治組織轉為大學學生。

中國學生的反應並不讓人意外,在他們從小的認知裡,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香港已經「回歸」中國,主張「香港獨立」是分裂國土,是不可容忍的事,也因此,大一統的民族主義往往就成了他們面對異議、判斷對錯的日常準則,在情感、理智上自然很難同意這樣的主張。

然而,他們未必知道中國、英國治理香港時在民主政治、言論自由的差異,也難以感受最近幾年香港民眾在政治權利及日常生活遭遇的種種壓迫,以及,中國政府接管香港之後,一口氣出現了16名政治,對香港人而言是何等大的衝擊。

不過,對中國學生來說,這卻是堂紮紮實實的民主課。

從台灣的經驗來看,來台讀書的中國學生雖然目的各有不同,但對台灣民主「亂象」大多抱持負面的看法,也無法理解,為什麼有這麼多人認為台灣不屬中國。然而,不論是日常生活、學校學習或者活動參與,他們會慢慢地發現台灣和中國的差異,對民主與自由也會有不同的認識,他們未必會認同台灣各樣的政治主張,但卻有機會試著站在台灣立場了解兩岸關係。甚至會發現,在這裡提出與師長、政府的不同意見,是無需害怕與恐懼,因為當他們走出牆外,才有機會呼吸不同的空氣,反思過去「黨國」教育的侷限。這不是中國學生獨有的現象,過去不少深受黨國教育的台灣人出走國門,才發現原來自己是活在思想控制的欺瞞之中,才知道狹窄的鳥籠不是寬闊的天空。

香港與中國學生的衝突並非壞事,至少讓政治思想短兵相接,多了思辨與討論的機會。雖然中大校長沈祖堯回應時表示,「港獨不但違反《基本法》,亦和我個人意願相違背」、「校園是學習的地方,不宜成為政治角力之所」。但即使如此,徜若中文大學願意積極地站在思想自由、言論自由、公共討論的角度,為不同的政治主張撐起論辯的空間,而非只淪為政治角力的所在,相信這堂民主課會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