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者提改革戶籍 逾億農民工可彌補消費缺口

(中央社台北9日電)中國經濟受疫情衝擊內需缺乏動力,學者認為當務之急是刺激居民消費,除把錢直接發到民眾的荷包外,另建議改革戶籍制度,指可以有效釋放農民工群體的消費意願,彌補疫情造成的消費缺口。

綜合陸媒報導,前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8日在2023青島「中國財富論壇」上談到,3年疫情一定程度上影響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路徑,最直接的負面影響就是消費增長缺乏動力,居民家庭預算曲線難以恢復,進而影響經濟復甦。

蔡昉透過分析家庭預算曲線的變化,指疫情3年間居民收入的增長有所受阻,居民支出也隨之起起伏伏,因此在不可避免的情況下,就會產生一定的超額儲蓄。且城鎮失業率一直處於自然失業率之上,也就是說經歷了很長時間的周期性失業。此外,5月份的農民工失業率、青年人群失業率都達到新高。

在勞動經濟學研究中,一般將超過一年的失業稱為長期失業。蔡昉認為,目前有的勞動者可能處於長期失業狀態。這種情況的直接影響就是居民收入減少,並且在經濟修復時出現疤痕效應:衝擊過去之後,經濟運行也難以恢復到原來的常規狀態。

蔡昉認為,現在最需要的就是要刺激居民消費,把錢發到居民的荷包裡能產生更大的乘數效應,可以更直接地應對經濟不振。

此外,他還建議,要重視戶籍制度改革對刺激消費的作用。以目前農民工的收入水平來看,由於對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的擔憂,導致其消費能力被抑制了約23%,透過戶籍制度改革,可以有效釋放農民工群體的消費意願。

他提出情景假設,若1.8億農民工成為戶籍市民,可增加消費支出約人民幣(下同)2兆元(約新台幣8兆6000萬元)。而疫情造成的超額儲蓄為國內生產毛額(GDP)的3%,大約為3兆6000萬元。改革紅利可大幅彌補消費缺口。

但在中國社群媒體上,這席戶籍改革可刺激消費談話引發不少網友表達不同意看法,有人表示現在能進城的都進城了,農村只有幼稚園和老人家,改戶籍不會讓他們更有錢;另有網友質疑專家認為農民工都是有錢人嗎?是不是在劫貧濟富?批評用一個新問題覆蓋老問題等。(編輯:唐佩君/陳沛冰)112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