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封控大鬆綁︰殯儀館遺體爆多、景點卻湧人潮

【中國大感染系列報導】中國人即便解封,都充滿「狼性」。近日離奇現象,大陸一邊大量出現死亡個案、一邊商場與旅遊勝地卻湧現人潮群聚。死與生的兩個極端,不可置信地同時出現在中國。主因是大陸為了恢復經濟、採取「疫情快上快下」思惟所致。台灣公衛專家推估,當地第一波超額死亡人數將驚人。

「真的沒辦法了!」一位北京大叔站在殯儀館外無奈嘆道。這出自一段流傳於微信朋友圈的影片,所拍攝的街景正位於北京郊區的昌平火葬場,只見片中一輛又一輛的汽車大排長龍,耐心地等著進入殯儀館。

車上載的都是遺體,大叔邊拍邊說:「私家車、救護車、殯儀館的車全用上了。」車子不夠用,車隊又排得如此之長,可見近期死亡的人之多。

更令人覺得驚悚的是,車上只用屍袋裝著遺體就開到殯儀館了,因為「棺材沒有!來就直接燒,特事特辦。」

上述影片的真實性尚有待查證,而在嚴格箝制言論的中國大陸,這段影片隨時會被湮滅。

中國解封,也崇尚狼性拚速度

大陸動態清零政策退場,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全面解封之後,第一波疫情海嘯來襲,直接導致了偌大範圍的重症死亡。殯儀館必須24小時加班火化遺體,不間斷地工作卻還是燒不完,甚至要排隊預約。

離譜的是,微博上「哲老師的事業粉」分享了一個真人真事──重慶一位老人近日過世,3天後送去火葬場,結果不知是何原因,工作人員又叫家屬把逝世的老人「拉回去」。

亂象不只如此。根據知情人士透露,昌平火葬場平常的費用是1人8000元人民幣,若是願意加價到3萬元(約新台幣13萬元),便能「插隊火化」。

可是,當部分民眾上網搜尋殯儀館時,點進去頁面,有時竟然出現「404」(找不到網頁的錯誤代碼),霎那間湧入的龐大瀏覽量,讓它們的官網掛點了。

兩極中國,報復性旅遊風行

相較於殯儀館出現「擠兌」怪事,在一線城市,餐廳和商場卻一反過往類封城景象,出現了擁擠的人潮。但是活人湧上街頭,絕大多數是確診Omicron之後已經恢復健康的「陽康」,他們不太擔心群聚感染。

當城市的地鐵也不再需要出示核酸陽性證明,通勤人群擠爆車廂的經典畫面,也就再度出現。

鏡頭再來到海南島三亞。「新十條」政策發布後,去外地度假不再需要繁瑣的核酸查驗,同樣引發民眾報復性旅遊。

去外度假不再需要繁瑣的核酸檢查,引發民眾報復性旅遊。張智傑攝
去外度假不再需要繁瑣的核酸檢查,引發民眾報復性旅遊。張智傑攝


飛往三亞的航班一票難求,大陸旅遊網站攜程網的數據顯示,三亞正迎來新的旅遊小高峰。南海之濱的沙灘上,擠滿了第一波陽性康復的人們。

「上海聖誕市集洶湧的人潮是真實的,北京地鐵裡摩肩接踵的年輕人也是真實的,醫院發熱門診排隊的老人孩子也是真實的,火葬場殯儀館排不上隊也是真實的,」上海市民梅方(化名)看著周遭兩種極端現象並立,不禁下了一個結論:「這就是真實的中國,這才是真實的世界。」

大陸超快速解封,背後有精心算計

專長是公衛的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秀出一張圖說明,沒有圍堵病毒政策的大陸,新增確診案例將會在短期內驟然達到高峰,這便是中國大感染的成因。

相反的,若是採取漸進式放寬封控的其他國家,新增案例的波峰相對較低(見下圖上半部)。

圍堵政策雖可以拉平醫療曲線,但會使經濟衰退更嚴峻。洪子仁提供
圍堵政策雖可以拉平醫療曲線,但會使經濟衰退更嚴峻。洪子仁提供

「大陸為什麼超快速解封?」同時是新光醫院行政副院長的洪子仁判斷,事件背後,其實是經過一層又一層精心的計算。

原由是當局想讓疫情「快上快下」,拋開圍堵政策之後,便對經濟的影響比較小,能縮減經濟衰退的時間(見上圖下半部)。畢竟大陸第3季GDP成長僅3.9%,第2季更差,只有0.4%,大量的中小企業關門、中產階級失業。

快上快下、很快讓新冠病毒席捲一次全中國的「後遺症」,自然是導致疫情迅速攀升至峰值,大量病例數積累,進而造成醫療擠兌的現象。

而一旦醫療體系瀕臨崩潰邊緣,可能就有一些COVID-19的病患無法得到最妥適的治療而病亡,因為沒辦法確保每位患者都得到最好的照顧。

這就是中國大陸重啟正常生活所要付出的代價。

預估第一波「超額死亡」逾80萬

洪子仁預估,在第一波疫情高峰中,若以大陸14億人口將有30%確診來計算,約莫是4. 2億人感染新冠。在醫療量能充足的情況下,致死率可能為萬分之10,乘除下來,所推估的死亡人數約為42萬人。

然而有變數。在第一波大規模社區感染中,一旦短時間內有大量的人確診,並遇上醫療擠兌的話,致死率將會向上提昇,落在萬分之15或萬分之20之間,死亡人數則為63萬~84萬人左右,出現「超額死亡」。

中共當局想讓疫情快上快下,但也因此讓醫療體系瀕臨崩潰。取自上海人民政府網
中共當局想讓疫情快上快下,但也因此讓醫療體系瀕臨崩潰。取自上海人民政府網


這是否違背了大陸政權一向主張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見仁見智。觀察家分析,應該是封控與經濟兩者之中做的選擇,兩害相權取其輕。

「大陸封控,其實也有不得不放手的理由,」洪子仁進一步指出,大陸目前主流的變異株是BF.7和BA5.2,其傳播速度跟免疫脫逃能力,比之前的BA5起碼高出30%。換句話說,「再怎麼清零也清不到零了。」

新冠肺炎更名為感冒有原因

與其嚴格封控導致經濟繼續走下坡,不如一次性地讓疫情快速上升,這便是大陸官方不再公布確診數字,並把新冠肺炎更名為新冠感冒的原因。

加快了邊境解封的腳步,一方面能提高外國的商務人士入境大陸的意願,一方面大陸民眾也可以到別的國家去旅遊。

洪子仁推估,按照疫情快速延燒的速度,到了明年(2023)的3月,便會形成第一波社區的防護力,隨之而來的,則是疫情走向趨緩。

而在明年3月以前,歷經第一波的輕症適應期之後,大批遺體等待火化、搶退燒藥等亂象是會進一步惡化?抑或慢慢平息、轉向樂觀?就要看大陸民眾對於這一筆「重啟的代價」能否承受得住了。

更多精采報導,歡迎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加入遠見雜誌LINE好友,接收更多好文章!

看更多遠見雜誌文章:
中國大感染中,去戲院看《阿凡達2》竟分陰、陽場?
國際週報》大陸疫情死亡暴增!遭批解封無準備
封控出不了門,解封不敢出門?確診者暴增,北京大唱空城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