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印度影響力作戰 加劇社會裂痕干預選情

印度大選專題4(中央社記者林行健新德里3日專電)印度國會下議院選舉結束7個梯次的投票,印度下一任總理很可能就是543名當選者其中一人。投票依選區分7個梯次進行,整體秩序大致良好。然而,大選表面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暗潮洶湧。

印度戰略界人士點出,印度選舉所面對的暗潮,主要是來自敵對國家的「影響力作戰」,特別是中國,就算不能衝擊印度選情,也希望製造社會裂痕,讓印度在選後陷入混亂。

根據台灣國防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2020年的研究報告,影響力作戰是指透過文化、經濟、媒體、輿論等手段,對目標塑造影響力。

印度資深媒體人、同時也是「繪製中國在印度的足跡和影響力作戰」(Mapping Chinese Footprints and Influence Operations in India)一書作者的比彬德拉(N. C. Bipindra)告訴中央社,「中國試圖在印度扶植一個對自己有利的總理,正如他們對台灣所做的那樣」。

他補充:「理由很簡單,北京知道,如果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再次連任,他們將無法像2004年至2014年反對黨執政時那樣,對印度予取予求。」

比彬德拉並未點名任何政黨,但印度在2004年至2014年這段時間,是由國大黨(Congress)執政。

國大黨曾於2008年8月在北京與中國共產黨簽署了兩黨交流合作備忘錄,加上1950年代國大黨籍總理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曾喊出「印中好兄弟」(Hindi Chini Bhai Bhai)口號,因此許多印度民眾認為國大黨是「親中」政黨。

比彬德拉認為,雖然2004年至2014年期間,中國在印度部分地方的影響力迅速擴張,但仍不足以在這次大選中影響民眾的決定,或是削弱莫迪的支持度。

「莫迪總理和他所屬的『印度人民黨』(BJP)更善於與人民溝通,更能有效地傳達自己的理念。所以我相信,印度會和台灣一樣,由同一個政黨繼續執政。」

比彬德拉同時也是「防衛研究與調查」(DRaS)、「印度戰略利益基金會」(ISIF)等多個智庫的研究員。

他說,中國主要是透過3種手段來對印度實施影響力作戰,包括資助親中政黨、威脅或利誘印度政客發表親中言論,以及重金收買媒體或記者發表友中文章。

比彬德拉指出,印度的確有社會裂縫,包括種姓對立、南北歧見、財富分配不均等,中國試圖以這些裂縫作為突破點,開展影響力作戰,但莫迪政府已意識到威脅,且採取反制措施。

印度自從2020年6月開始,就針對中國手機應用軟體祭出多波禁令,迄今已超過300多種中國手機APP被禁,包括可能被用於進行影響力作戰的TikTok和Wechat(微信)等,許多中國的網站在印度也無法開啟。

此外,印度新聞局(PIB)早在2019年12月就已推出事實查核平台,澄清在網路上流傳的假訊息。近來所澄清的假訊息當中,有很多與大選有關;今年4月,印度選舉委員會(ECI)也推出「傳言VS.現實」網頁,供民眾舉報假訊息。

印度智庫「中國分析及策略中心」(Centre for China Analysis and Strategy,CCAS)是緊盯中國影響力作戰的印度智庫之一,每個月都會提出一份報告,供印度政府參考。

CCAS研究員夏海娜(Namrata Hasija)告訴中央社,若拿印度和台灣相比,中國對台灣的影響力作戰幾乎是公開化,民眾很清楚中國在做什麼;但在印度,中國的作法頗為隱蔽,一般人可能不會注意到。

夏海娜曾赴台灣深造、迄今仍不時受邀赴台參加研討會或論壇。

「我們注意到,自從中國的形象因2020年中印邊界衝突崩壞以來,中國駐新德里大使館就暫時銷聲匿跡。但是,中國在孟買(Mumbai)和加爾各答(Kolkata)的領事館,卻活躍起來。」

夏海娜說,這兩處領事館的人員頻繁接觸特定族群、機構。以加爾各答為例,中方人員定期走訪特定學校、帶團與學生對話。不久前,一支中國婦女訪團,就對學生們評論了台灣2024年大選的結果。

她補充,在印度鄉村地區,中方人員經常跟低種姓族群以及農民搏感情,他們與農民交談、一起吃午餐,送食物給農民,有了交情之後,未來若有需要就可以輕易地煽動他們。

北印度農民對政府有著不滿情緒,而這也一直是印度社會的不定時炸彈。2020年,農民要求中央政府立法保證農作物收購價格,在首都德里紮營示威1年;今年2月,北印度農民再次發動「前進德里」示威,混亂中出現傷亡。

夏海娜指出,或許有人認為中國的影響力作戰在印度並不存在,就算有也未能達到預期目標,但對她而言,中國的一舉一動都不容輕忽。

「中方人員跟加爾各答的20多所學校有頻繁接觸,他們向印度青年塑造中國友善的形象、描述中國為印度的朋友。我們必須正視這樣的情況,中國已經滲透到印度的校園、學術界、智庫,甚至政界與商界了。」

夏海娜說,2020年印中邊界衝突之後,印度緊縮跟中國的各項往來,但以孟買為例,中方人員常與當地商人見面,誘導他們向印度政府施壓,要求放行被扣在港口的中國貨物,以及放寬中國工程師來印交流限制。

她指出,就這次下議院選舉而言,早些時候經常有中文宣傳材料抨擊BJP,企圖影響印度的選舉,但中方後來發現很難撼動BJP,於是改變策略,轉而接觸BJP的上游組織「民族志工組織」(RSS)。

今年1月,一批中國學者前往印度中部參加工作坊,就前往納格坡縣(Nagpur)拜會RSS總部。

夏海娜說,「他們正在累積影響力,就算這次下議院選舉沒有派上用場,也會在未來的某一場選舉或是其他機會出手。他們正在打長久戰」。(編輯:周永捷)113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