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台外交圈禁 下一步瞄準免簽證?

作者:宮國威-淡江大學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長

照片來源:中央社
照片來源:中央社

在我與巴拿馬斷交,北京加強對台外交恫嚇之際,巴拉圭總統卡提斯為慶祝兩國建交六十週年,於7月11日率團來台進行三天國是訪問,不啻為國內低迷的外交氣氛打上一劑強心針,即便效果未必持久,但至少可以暫時減緩信心流失的速度。

在卡提斯訪台期間,兩國政府簽訂了包含給予巴拉圭五十四項出口產品關稅優惠的《台巴經濟合作協定》,以及有助於推動雙邊經貿與教育交流的《免除外國公文書重複驗證協定》。

同時,我外交部也宣布給予巴拉圭在內的所有十一個拉美和加勒比海邦交國國民來台免簽證待遇。

雖然台灣在105年1月開辦的「電子簽證」計畫已將該十一國列為適用對象,但相較於彼等早已對台灣實施免簽證措施,顯然有失對等。這次全面給予免簽待遇,算是彌補了既有的不足,也表達了對拉美邦交的珍視。

然而,在巴拉圭總統三天訪台過程裡,美中不足的是12日於府前廣場舉行的軍禮歡迎儀式上,渠在致詞時三次提及「蔣介石」,我外交部翻譯人員卻都略而不譯,改以其他詞彙替代。

事後外交部雖以「漏翻」做為解釋,但一位長期擔任政府首席西文翻譯的老手,卻在短短幾分鐘內三度犯下同一低級錯誤,這要用疏漏二字帶過,委實令人難以信服。

再者,卡提斯總統既然三度提到蔣介石,顯見對其崇敬的程度非比一般,我方翻譯竟然聽而不聞,難脫失禮之咎。

外界縱然無法確知漏翻是出於他人授意,抑或是譯員體察國內政治氛圍而自我設限,但元首的發言代表一國政治權威,譯員未能原文照譯,於公不符外交禮儀,於私則有違專業精神。

有國內媒體指稱,事前台巴雙方已就卡提斯總統講稿達成中文翻譯在維持原意的前提下,由我方詮釋的共識,這個說法如果屬實,那只能用匪夷所思,聞所未聞來形容。

倘或來訪的外國元首可以同意受訪國國民無須明瞭其言論的原意,那致詞的用意何在?又如果雙方可以達成由我方詮釋講稿的默契,何不一開始就請對方自行刪除「蔣介石」三個字,豈不乾脆!

在卡提斯就任巴拉圭總統迄今的近四年期間,已三度訪台,兩國關係十分融洽。去年520,卡提斯是唯二來台參加蔡英文總統就職典禮的拉美友邦元首。蔡總統則是在去年6月的首次出訪中到訪巴國。

不過,由於卡提斯的總統任期只到明年8月中旬,現執政的紅黨內部又出現多人角逐大位的局面,倘日後未能整合,恐重蹈2008年因黨內分裂而痛失政權的覆轍。

此外,友邦無論是否出現政黨輪替,新舊總統交替之際往往正是邦交生變的起點,換言之,台巴關係在一年之後就可能面臨重大考驗。

在全球層面上,北京對台灣的外交打壓有增無減。

繼我先後與聖多美普林西比及巴拿馬斷交,對國際組織的參與也頻頻受挫之後,以「中華民國」或「台灣」為名的駐非邦交國館處,如奈及利亞、杜拜、厄瓜多、巴林等,近來也紛紛不敵對岸的壓力,強迫我代表處更名,這顯示出中共對我外交封鎖的範圍正在一步步擴大之中。

對岸對台進行外交圈禁的下一個目標,恐將瞄準我國民在國際間享有的免簽證待遇。

屆時,假如給予台灣免簽證的國家由現有的164個大幅下降,國民在從事觀光及商務旅行之時不再暢行無阻,然則產生的外交空間剝奪感及實質影響,絕對會比斷交大的多。

自去年底以來,做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大陸,對於與我邦交國建立外交關係已改採開放的態度,如果雙方的經貿利益能有實質性的對接,隨時都可建交,而過去刻意以金錢做為誘惑的手段,現已不屑為之。

反觀台灣,除了對歐美大國及周邊國家有著相對較為清晰的政策路徑之外,在我半數邦交國集中的拉美及加勒比海地區,卻不易看出有一個整體可行的固邦策略。

不可否認地,由於兩岸所擁有的政經資源極度不對稱,台灣在全球任何一個地方與中國大陸直面進行外交爭奪,都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務。只要對岸在我邦交國多投入一分,我方就必須還之以數倍甚至數十倍做為防堵,可見傳統形式的外交戰斷非現階段的選項。

因此,我方在思考如何鞏固邦交之時,必須「質」重於「量」,著眼於調整既有援外資源的運用方式,嘗試在無償援助與經貿交流之間建立起互動的紐帶,擴大援外的外交效益。

其次,美國新政府的後院政策,在川普總統上任半年之後已漸趨明朗,且內容變動不小。台灣似可藉由呼應美方政策,設計出一套符合雙方利益的援外協作機制,從而找出不同於以往的外交切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