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外贈款及免息貸款影響 史丹福學者討論

近幾十年來,中國對世界「發展中」國家的大額資助讓許多人備感疑惑。今年5月,由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書,「北京的金融:中國海外發展項目的目的和影響」,這本書綜合了美國、香港和德國學者歷時10年的跨學科合作研究成果。 6月7日,史丹福胡佛研究院中國全球銳實力項目(The Hoover Project on China’s Global Sharp Power)和史丹福中國經濟與制度中心(the Stanford Center on China's Economy and Institutions)學者,就此書舉辦討論會,介紹中國海外發展項目的研究數據,也探討中國海外贈款和借貸的影響。

此次會議由史丹福大學學者、著名民主理論權威戴雅門(Larry Diamond)主持,主講人為國際發展研究室AidData執行長派克斯(Brad Parks),參與討論的專家有中國經濟與制度中心聯合主任羅澤爾(Scott Rozelle),胡佛研究員蒂弗特(Glenn Tiffert)。

根據會議提供的數據,2000-2021年,中國在世界165個發展中國家啟動1萬3427個資助項目,總金額約8430億美元。其中,由中國商務部提供的贈款和免息貸款,主要流向被資助國的總統府,議會大樓,會議中心,體育館,歌劇院,博物館,醫院和學校的投資建設。

由中國進出口銀行提供的減讓和半減讓貸款,主要流向高速公路、鐵路、橋梁、發電廠、輸電線路、機場、海港和電信網絡的建設;而由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和國有商業銀行提供的無優惠貸款,則主要流向煉油廠、天然氣管道、水泥廠、鋼鐵廠、工業園區、礦山、收費公路、商業性中小企業的開發和建設中心。

派克斯表示,中國向發展中國家提供借貸,一方面是為了獲得更多外匯儲備,當然也通過有目標的貸款,保障國內稀缺自然資源的供應。另一面,也為中國供過於求的工業產品打關海外的市場需求,幫助企業向海外發展,維持經濟高水平增長。

就政治目的而言,中國這些援助行為,也是為在聯合國大會、聯合國安理會和其他組織中建立聯盟,獲得重要選票支持,並為推動「一個中國」政策而打擊國際上對台灣的外交承認(diplomatic recognition)。

但派克斯指出,這些海外項目雖為為中國創造高增長水平,有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但是,這個項目也存在很大的風險,包括中國官員貪腐,資助國鐵路和道路沿線森林減少,環境惡化等,代價昂貴。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新州好市多改變策略 只有會員才可加油
從五角大廈到CIA到國務院 都成立專責單位緊盯這個國家
國會暴動調查首次聽證…企圖政變的頂點 直指川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