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歐美日台的化工產品啟動反傾銷調查

(德國之聲中文網)根據中國商務部的公告,反傾銷調查為期一年,“特殊情況下”可再延長6個月。而產業損害調查期則涵蓋了2021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這整整三年時間。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中國政府針對進口共聚聚甲醛的反傾銷調查,是對西方國家近期加大對中國電動汽車等產品打擊力度的反制措施。

就在幾天前,美國總統拜登宣布對進口自中國的電動汽車加征100%的特別關稅,太陽能電池、半導體、鋼材、鋁材和醫療器材的進口關稅也大幅提高。歐盟方面不久前也啟動了針對中國電動汽車的反補貼調查,但是尚未做出是否加征懲罰性關稅的決定。

美國總統拜登5月14日在宣布加征關稅的記者會上曾說,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早前曾問他,為何他對中國如此不公平。 拜登回應,“你希望的話,我們可以采用一樣的規則”,並指出在中國投資的51%股份須由中國人持有、也要提供所有知識產權,“你想在美國比照辦理嗎?”習近平則沉默以對。
美聯社援引美國政府官員表示,他們認為新的關稅不會導致與中國的緊張關系升級,但預計中國將嘗試采取措施予以回應。

共聚聚甲醛是汽車配件等領域的重要原材料。2023年全球聚甲醛總產能為178.5萬噸/年,其中中國大陸聚甲醛產能59萬噸/年。境外聚甲醛裝置主要集中在美國、西歐和日韓等國家和地區。此前,中國已經對原產於韓國、泰國和馬來西亞的進口共聚聚甲醛征收反傾銷關稅。近年來,中國聚甲醛進口量呈現震蕩增長趨勢,每年仍需要進口30萬噸以上的聚甲醛,特別是在高附加值的汽車配件行業以及高端電子電器行業。

(綜合報道)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