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年輕人消費冷卻:10塊錢一頓晚餐

(德國之聲中文網)疫情前,年輕人對未來的設想大概是:新車,寬敞的住房,周末好好吃一頓昂貴美食,或者到熱帶風光的島上休個短假。

39歲的Doris就有過這種對未來的憧憬。她在上海做市場開發的咨詢工作,收入頗豐。最近兩年以來,Doris像許多中國二十、三十歲的年輕人一樣,省吃儉用,在動態清零的政策下,同失業或者半失業進行著疲憊的鬥爭。她告訴路透社記者,“我已很長時間沒有去美容,也沒去美發了。化妝品也都變成了‘中國制造’”。

Doris降低消費的表述無疑是一個警鐘。如今中國年輕人當中,知足、無望、低消費的態度正在蔓延開來,而一些網紅的大力提倡,又形成一種推波助瀾之勢。然而,不消費怎樣增長?中國今年第二季度只有微弱成長,離萎縮只差一步之遙。殊不知,大眾消費的比例佔中國GDP的一半以上。

專家的觀察為這一憂慮提供了佐證,中國市場研究集團(CMR)主任卡文德(Benjamin Cavender)說,“我們觀察這裡的市場消費行為已有16年之久,當前年輕人的消費情形,是我看到的最令人擔心的。”

中國的清零政策以及由此連帶的封城措施、停止旅行、全員測試核酸,讓中國經濟受到沉重打擊。對科技企業的整頓,也使年輕人的入職門檻變得很高。

今年7月,16至24歲年輕人的失業率創下20%的紀錄,目前,這一狀況剛有了初步好轉。兩項調查均表明,為保住飯碗,許多在零售和電商領域工作的在職年輕職員被迫同意減薪,中國38個主要城市的平均工資今年頭三個月降低了1%。

這一背景下,年輕人降低消費,而不是大手大腳地享受生活,應該不難理解。

像影迷Doris,疫情前每個月要進兩次電影院,但自疫情以來,她就沒再出去看過電影。

銀行的數據顯示,中國家庭新存款今年前8個月增加了10.8萬億元,去年同期的這一數字是6.4萬億元。中國的決策者為此憂心忡忡,他們清楚,大眾消費對經濟增長做出巨大貢獻。環顧四周,中國是重要經濟體中唯一一個沒有升息、反而在今年降息的國家,9月15日,中國4大國有銀行下調了人民幣存款利率,此舉的重要目標之一是不鼓勵民眾繼續大量儲蓄,當然中國國內通脹壓力不大,也為降息提供了空間。

要省錢嗎?不難,網上去學!

事實上,目前中國年輕人的克制消費同他們經歷過飢餓與貧困的長輩比起來,無法相提並論。而最不同的一點是,當今年輕人會使用現代化社交工具將他們對消費和奢侈的剎車展示在互聯網上。只要去看一看小紅書,或者登上Bilibili,就能看到數百個怎樣用10塊人民幣做一頓可口晚餐之類的視頻,可謂百花綻放。
一個1分鐘長的短視頻得到40萬人觀看,這名杭州女子用4塊錢買的魚片、5塊錢的凍蝦以及2塊錢的蔬菜,做了一份網上很耐看的視頻。

不僅視頻,評論區裡討論怎樣省錢的話題也很火熱,比如一個叫做“怎樣用1600塊錢在上海生活一個月”便是一個在社媒上很具有挑戰性的帖子。

不能光說不練。一個楊性女孩自稱疫情前信用卡上負債累累,2019年在豆瓣開了一個“低消費研究小組”,擁有會員超過15萬。現在她自己不僅降低消費,還在二手店出售衣物。

28歲的她說,不能像以前那樣生活了,花掉所有的錢,下個月重復上個月。現在,她已還清了所有欠債。
她不再喝星巴克的咖啡,不再買法國紀梵希(Givenchy)品牌化妝品,她買起國貨,稱可以節省60%的開支。路透社追問了紀梵希的母公司以及星巴克,他們表示,在華銷售上個季度均出現了大滑坡。

(路透社等)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