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惡意挖角台灣高科技人才 恐危及國安

台灣科技實力世界聞名,也因此培養出許多國際化專業人才,尤其中國政府推動半導體業發展,也加速從台灣挖角的腳步,據法務部調查局表示,自民國110年起專案偵辦中國對台灣人才挖角案,至少查獲40起陸企迂迴來台惡意挖角、竊密等不法行為案件。

高科技人才是台灣規模達1,270億美元(約台幣3.8兆元)的晶片產業的核心關鍵。多年來,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的頂尖人才不斷被陸企挖角,例如台積電前資深研發處長梁孟松、現為中芯國際共同執行長。

不過,晶圓代工廠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日前表示,中國企業來台挖角,短期可能會有點傷害,但人才最終還是會回流。他強調,中國競爭力並沒有比台灣強,陸企提供更高的薪水能維持多久?要提供超過台積電的薪水及分紅很困難。

據法務部調查局表示,自民國110年起專案偵辦中國對台灣人才挖角案,至少查獲40起陸企迂迴來台惡意挖角、竊密等不法行為案件。且據《路透社》報導。這些僅是「冰山一角」。

調查局指出,經分析偵辦案例,發現中國大陸企業轉由第三地區投資公司名義,刻意掩飾身分或資金來源,進而在台從事惡意挖角或竊密,顯示中國大陸企業不法行為不僅只是單純經濟競爭,而是危及國家安全的嚴肅議題。

官員指出,陸企多以台灣IC設計人才為挖角目標,其中士林地檢署起訴的中國芯原案,即是中國大陸芯原微電子公司先透過香港芯原名義,以僑外資方式來台設立香港芯原台灣分公司,進而招募IC人才。

芯原台灣分公司未經主管機關許可,在台設立分公司從事業務活動,被控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士林地檢署日前偵結,起訴台灣負責人詹俊才,大陸芯原負責人、陸裔美籍戴偉民現已發布通緝。並建請法院沒收自103年以來營業毛利,共計新台幣8億8,793萬餘元。

新竹地檢署起訴的台灣藍海案中,南京藍洋智能科技透過台籍人士在台設立的台灣藍海公司,招募、面試IC設計員工,組成研發團隊,台灣藍海甚至將研發進度及成果回傳至南京藍洋公司的伺服器。

對於中國半導體業高薪挖角台灣人才的問題,經濟部長王美花則指出,半導體產業人才在台灣是最好的發展,過去也有類似高薪挖角的情形,後續發展如何大家也都可以看到;她說,政府透過「營業秘密法」、去年修訂的「國家安全法」等修法,都會對中國挖角行為有更高的罰則,政府也會透過跨部會的聯繫機制,防堵不當挖角行為。

圖  / 取自經濟部臉書
圖 / 取自經濟部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