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房市降溫 亞太營建業憂喜半 高盛:不必擔心

(圖:AFP)
(圖:AFP)


(圖:AFP)

中國的不動產業降溫情形加劇,引發地區營建業骨牌效應的恐懼。但在危機之中,也有不少看到到轉機。中國市場需求下滑,迫使建商向外發展,某種程度上令週邊國家受惠。

《CNBC》報導,許多亞太地區的建商,面對中國不動產市場大幅降溫,都深感壓力。S.O.M的董事總經理Jonathan Stein指出,市場相信,如果中國降溫,整個亞太地區也會跟著下滑,但他認為不會這樣。他說,中國市場降溫,創造許多向外發展的欲望,就許多方面來說,這是好事。

泰國不動產開發商Pace Development也表示,由於中國的供應商在泰國尋找市場,令當地受惠於來自中國的低價建材。

當然,不是所有業者都樂觀其成。根據《路透》上個月的調查,亞洲的建商對於中國不動產業疲弱加劇,態度平均為中立,為50分,不如上一季調查時的75分。

印尼建商Wijaya Karya就很擔心,中國企業外移可能增加當地營建工程的競爭。Karya說,有時候會和中國建商合作工程,但由於中國有低成本的材料和勞力,中國營建業對印尼本地建商其實是一大威脅。

另一方面,高盛則是對於中國不動產下滑的情形沒有那麼悲觀。高盛的經濟分析師Andrew Tilton及Hui Shan說,中國房市有明顯的泡沫跡象,但有不少累積的需求,而且官員仍有許多工具可支撐房市。

Tilton和Shan指出,房市泡沫是由供給面所產生,也就是建商開發過度,而不是因為需求面不佳,或是民眾購屋超過自己的能力。因此,如果決策官員將要刺激需求,還是有可以成長的空間。

Tilton和Shan表示,政策必須有足夠的限制,以抑制影子銀行活動和避免未來又發生供給過剩的問題。但另一方面,政策也必須夠寬鬆,以支撐市場上的需求,並避免信貸嚴重緊縮,造成庫存屋出清、價格大跌。

相較於前兩次房市下滑,目前的負債偏高、成長較低,所以決策官員在規畫有效的政策改革,將房市導回正軌時,面臨更多限制。房市還連結多達40個不同的產業,包括水泥、傢俱等等,卻是中國最脆弱的一環。

Tilton與Shan預期,2015年房市活動對實質GDP成長的貢獻程度顯著下滑,但仍為正向幫助。此外,溢出效應對於金融體系的問題,不會造成太大的負面衝擊,因為中國的家庭負債偏低,而且沒有複雜的金融產品,不會擴大成系統性風險,而且中國的決策官員展現能力和意願,以限制信貸壓力的程度。

巴克萊的中國不動產分析師Alvin Wong認為,官方最近宣佈的不動產措施,將有助於推升銷售,最快將在第四季看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