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抵制日本排放「核處理水」:從激烈的反日情緒能看出些什麼?

日本政府24日起開始將其所謂「核處理水」排入海中。這些經「多核素去除設備」(ALPS)淨化處理的廢水來自12年前被海嘯摧毀的福島核電廠,水質仍含可能有害的放射性同位素「氚」,故當局規劃進一步稀釋再放流,以符合國際安全標準與指引。

日本自3年前公開這項排放計劃,預計在未來30年內將超過100萬噸的「核處理水」排放入海。該計劃已得到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等科學專家的支持。科學家們認為,經淨化與稀釋後,廢水內含有微量的氚,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的影響微乎其微。IAEA也宣布在其網站上公開有關福島核處理水排放的實時數據,包括水流速率、輻射監測數據以及稀釋後的氚濃度。

除了即時監測外,IAEA承諾派出專家持續觀察ALPS處理水排放的現場,並定期組織審查任務,要求日本有關部門更新和提供額外數據。IAEA專家小組主席卡魯索(Gustavo Caruso)表示,東京電力公司(TEPCO)提供的數據只是整體監測方法和IAEA持續安全審查的一部分,IAEA將持續透過監測行動提供核處理水排放活動的全面狀況,以及這些活動是否與國際安全標準一致。

然而,日本「核處理水」的排放引起了鄰近國家,包括中國、南韓等地的激烈反對,甚至在日本國內也存在分歧的意見,擔心福島食品「有害」的謠言將繼續傷害當地漁民的生計。

除了這些反對聲音,一些科學家和環保人士也對日本的計劃提出異議,他們呼籲需要進行更多研究,以嚴謹評估潛在影響。此外,亞太地區一些輿論認為,日本當局不值得信任,因為福島災難揭示了令人震驚的官方腐敗、無能和欺騙行為

反對聲音有哪些?

反對聲音集中在幾個面向,透明度、民族主義以及環境健康等。透明度方面,爭議的核心之一是人們對日本政府和TEPCO提供的科學數據和信息的信任。許多人對日本政府是否提供了足夠的信息,以及是否透明地分享有關核處理水排放的數據感到質疑。在福島災難期間,TEPCO被指控隱瞞信息,這也影響了人們對他們的信任。

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報導,福島核災之後,TEPCO以及日本政府在有關反應爐熔毀的數據和信息方面並不透明,因此懷疑情緒並不是毫無根據的,這些機構曾經不夠透明,「他們後來道歉並試圖更加透明化,但仍然外界對他們有深刻的不信任。」

<cite>日本一間關東煮店門口寫著「致中國人,本店食材全部來自福島」,一名中國男子憤而報警。(圖/翻攝自微博)</cite>
日本一間關東煮店門口寫著「致中國人,本店食材全部來自福島」,一名中國男子憤而報警。(圖/翻攝自微博)

歷史與民族主義情緒也在這場爭議中起著重要作用。中國等國家對日本歷史上的侵略行為保持著警惕,這影響了人們對日本政府行動的看法。許多人可能將核處理水事件視為對中國等國家的報復行動,因此對日本的真誠性表示懷疑。

太平洋島國中也存在這種懷疑情緒,因為這些國家多年來一直在努力應對其他國家在該地區進行核試驗所造成的後果。NPR科學記者布倫菲爾(Geoff Brumfiel)指出:「清理核試驗的放射性污染是令人痛苦的過程。所以像日本這樣的發達國家選擇將廢水排入太平洋,我想這也是很多這些國家的人們感到不滿的原因之一。」

在環境與健康方面,人們關心排放的廢水是否會對環境和健康造成損害。儘管日本政府聲稱已經對這些水進行處理,但人們對其中可能殘留的放射性物質感到擔憂。有些人認為,即使只存在微量的放射性物質,也可能對海洋生態系統和食物鏈產生長期影響。

從中國的反日情緒,可以知道什麼?

中國對日本的抵制行動最為強烈。北京已禁止進口日本海產,官方媒體不斷報導該事件,但幾乎沒有提及支持該計劃的科學家。民族主義言論在網絡上蔓延,宣傳關於受污染魚類和人類中毒的無根據言論,並呼籲抵制日本商品。一些中國城市出現搶購鹽的現象,人們排隊數小時以購買一袋鹽。此外日本還反映,稱來自中國的騷擾電話不斷打到當地的機構和企業。

根據《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的觀點,中國的反應更多地與政治因素相關。日本上世紀對中國的侵略和佔領,在中國民眾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反感情緒。近年來,日本逐漸親近美國、展現對台灣的支持,令中國政府尤為不滿。在解決核廢水憂慮上,日本方面稱中國拒絕了舉行雙邊會議的提案。

國際政治情勢使狀況變得複雜。8月18日,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邀請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南韓總統尹錫悅在大衛營召開峰會,日韓兩國也正努力修復雙邊外交關係。中國的強硬態度可能意圖在日本和南韓之間挑起分歧。雖然南韓政府支持日本的核廢水計劃,但南韓的反對派和大多數民眾卻反對此舉。

<cite>首爾抗議日本排放核廢水。(AP)</cite>
首爾抗議日本排放核廢水。(AP)

對中國而言,日本核廢水排放恰好來得時候。該國的經濟正處於困難時期,日本的行動成了轉移國內注意力的一種方式。然而,經濟方面的擔憂可能會削弱中國的抵制反應。中國是從日本進口海鮮最多的國家,進口禁令可能會對中國企業造成幾乎與日本漁民相同的損失。抵制情況可能不會持續太久。

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副編輯帕默(James Palmer)分析道,中國常使用非官方抵制行動作為經濟制裁手段,但這些抵制行動可能是由國家媒體煽動,並在官方支持或允許下進行。

他解釋,要理解中共的行為,必須理解其合法性與支持來自於三大支柱:意識形態、經濟和民族主義。意識形態的可信度在文化大革命後瓦解,儘管習近平長期宣傳馬克思與共產主義思想,但民間對該意識形態的信仰尚未完全恢復。數十年來,中共主要靠經濟成長來獲得支持,「社會生活質量每年都在提高,要歸功於黨的領導」,但當前經濟放緩已經終結了這個觀點,特別是在年輕人之間。

他指出,在這種情況下,唯一剩下的支柱就是民族主義了,而在此事件中抨擊日本成為一個相對容易的選擇。每一名中國學生都會學習有關日本在戰爭中的暴行,以及日本據稱從未為其歷史罪行道歉(雖然這是不真實的,但日本內部也存在部分否認歷史罪行的極端聲音)。因此,中共可以將日本排放處理過的廢水描述為另一種外國壓迫和干涉,並強調只有中共政府能夠抵抗這種情況。

<cite>北京民眾正在一間日本超市選購水產。(美聯社)</cite>
北京民眾正在一間日本超市選購水產。(美聯社)

中國官員可能也認為,抨擊日本核處理水的行動可以轉移公眾的注意,從而減輕內部的壓力。目前尚不清楚這種策略是否可行:有時容許抗議活動可能只會激勵人們未來進一步的示威,而民族主義情緒也可能迅速轉向政府。但考慮到中國經濟的現狀以及去年對政府的不滿情緒,讓國民釋放情緒的方式可能對中國官員具有吸引力。

許多在中國經營且具有明顯日本名稱的企業也變得越來越擔憂。上一次的反日示威發生在2012年,當時日本政府將釣魚臺(在日本稱為尖閣諸島)國有化,引起中國的強烈反彈,並在多個城市發生了針對日本商品的示威活動,有些地方甚至出現了針對日本人、日本企業和日本商品的暴力事件。當時,中國政府容忍了大多數騷亂,警察只是站在一旁,讓人群釋放情緒。現在,中國的日式餐館已經採取預防措施,強調中國人出資或公開譴責日本。

另外帕默還提及,2005年日本批准一本極端民族主義的教科書供學校使用時,中國也發生了反日暴力事件。但他認為該事件凸顯了中國對日本的重大誤解。日本的教育體系批准教科書,但並不強制學校統一使用它們,而爭議版本的教科書僅被少數右翼私立學校使用。然而中國的示威者卻將這些教科書視為所有學校的必修教材,就像中國的教科書一樣。

他認為,這種將自身觀點投射到他國情況的思維在中國非常普遍,這可能是中國對福島核廢水事件抱持不信任的部分原因,人們可能因為長期以來自己的政府在公共衛生問題上撒謊或混淆,而假設日本也在這方面如此。

更多風傳媒報導

看更多相關新聞
養了沒人吃!陸暫停進口日本水產品 2億隻海參恐滯銷
中國青年報警日關東煮店 矢板明夫:若發生在中國會有什麼結果?
日排核處理水危害有多大?核醫學會提5大專業見解說明
搶鹽熱 原能會:碘鹽無法防輻射 食鹽結晶含水極微無氚污染問題
因應中國海鮮禁令 日相岸田承諾採取措施幫助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