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地圖爭議》俄羅斯這塊領土被畫走 這原因讓普京無法嗆聲

中國自然資源部8月28日公布「2023年版標準地圖」,用「十段線」把南海和台灣,以及與印度有爭議的範圍劃入其中,甚至和俄羅斯平分的黑瞎子島,在地圖上也被納入中國領土。俄羅斯對此並未反彈,而其駐印度大使阿利波夫1日稱,此地圖不會改變當地情況,希望印度和中國能盡快調解。

位於黑龍江及烏蘇里江交匯處的黑瞎子島(Bolshoy Ussuriysky Island),過去是中國和俄羅斯有主權爭議的地方,直到雙方2004年簽訂《中俄國界東段補充協定》,隔年獲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俄羅斯國家杜馬批准生效,自此該島一分為二,中西部歸屬中國,並於2008年完成移交。

根據中國官媒《新華社》報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6年5月視察東北期間,登上黑瞎子島,這是該島主權爭議落幕、領土完成移交後,首次有中國領袖登上該島。不過中國最新發布的地圖,卻把整個黑瞎子島劃入,俄羅斯則是保持沉默,8月31日才駁斥任何有關重啟領土爭議的說法。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Maria Zakharova)強調,黑瞎子島的領土爭議已在15年前解決,雙方均遵循此立場。《新聞周刊》(Newsweek)8月30日引述美國喬治梅隆大學教授卡茲(Mark Katz)說法稱,此地圖無助於中國與俄羅斯的關係。

卡茲直言,俄羅斯會很堅決注意中國的地圖,尤其是宣稱俄羅斯領土屬於中國的官方地圖。他推測,俄羅斯可能會在自行發布的地圖上,凸顯2008年生效的劃界,回應中國的新地圖,「在紙上重劃的地圖和在現場試圖強行重劃不同,就像俄羅斯對烏克蘭所做的。北京當局目前看來不太可能做任何這類行為」。

俄羅斯避談新地圖爭議

卡茲說:「俄羅斯必須有顧慮,因為中國聲索較小領土的主權,可能會聲索更大的部分,就算先前已有協定。」美國康乃爾大學軍史學家席爾貝(David Silbey)認為,中國新地圖並未完全違反2008年生效的協定,「但小小的戳了俄羅斯一下,不是多大不了,卻也夠煩人,像是從別人盤裡偷了一塊食物」。

<cite>中國公佈的2023年版標準地圖。(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cite>
中國公佈的2023年版標準地圖。(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

「中國喜歡利用地圖來主張其主權和力量,或其所希望的主權和力量」,席爾貝向《新聞周刊》直言,宣稱擁有南海主權的「九段線」是最知名的例子。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中國研究院院長曾銳生(Steve Tsang)則指出,俄羅斯保持沉默,反映其把與中國的戰略夥伴關係視為優先要務。

《新聞周刊》8月31日稱,這顯示俄羅斯對中國的「軟弱立場」,特別是自入侵烏克蘭後,且因受到制裁而更依賴與中國的經濟關係。曾銳生說,「我不認為俄羅斯靜默代表其接受中國主張,只是不想因爭論而損害當前戰略夥伴關係」,並稱中國自1950年代起,通常對有爭議的領土聲索主權。

「雖然不排除這選項,但它(中國)很少在清單上添加新內容」,曾銳生告訴《新聞周刊》,「最重要的例子是今日所稱的俄羅斯遠東地區,在1860年以前都是大清帝國的一部分...... 除了地圖上所列的爭議地區和水域,我不預期在可預見的未來,北京當局會提出新主張」。

俄羅斯反對派領袖卡斯帕羅夫(Garry Kasparov)5月向《新聞周刊》表示,他預期中國在未來會對俄羅斯領土提出更多主張,尤其是當中國可利用的俄羅斯倒塌。他還說,習近平可能尋求糾正當中國脆弱時所簽的歷史條約,而俄羅斯和其他列強一樣,曾試著瓜分中國。

<cite>中俄關係。(資料照,美聯社)</cite>
中俄關係。(資料照,美聯社)

依賴中國而無法出聲指責

尋求推翻普京(Vladimir Putin)的卡斯帕羅夫稱,「中國一直對俄羅斯領土有實質主張」,從海參崴(Vladivostok)到貝加爾湖(Lake Baikal),並提到中國媒體「公開談論要恢復歷史正義,歸還原屬於中國的」。美國《信使報》(The Messenger)8月31日也說,基於新產生的對中國依賴,普京難以抱怨此地圖。

印度新聞平台《DailyO》1日直言,關於俄羅斯在與中國的聯盟中是「小弟」(Junior Partner)的猜測成真,且普京的處境已很艱難,這使他的地位變得更微不足道,「總之,中國的行為看起來與俄羅斯對烏克蘭所做的相似,只是換成在紙上進行」。

不過阿利波夫1日在南亞外籍記者聯誼會(FCC)活動上表明,發布地圖並不會改變當地狀態,但希望印度和中國盡快調解問題。「我們不誇大任何議題...... 印度也沒誇大問題」,他強調,若印度和中國出現任何敵對情況,俄羅斯「絕不犧牲」與印度的關係。

阿利波夫提到,印度和中國2020年6月在邊境加勒萬河谷(Galwan valley)爆發流血衝突之後,雙方對話變得非常「複雜」。他表示,俄羅斯、印度、中國組成的三方機制在該衝突前相當活躍,「我們很想要繼續此三方機制,就我們觀點,這對建立提升印中關係的基礎很有幫助。這肯定遲早會發生」。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