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國家資本主義」?于品海提出「新概念」,重視政府在資本治理的關鍵角色

中共中央政治局於9月26日舉行會議,定調支持經濟、支持金融、支持地產、支持實業,「金融強國」的政策路線已漸清晰,也備受討論。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董會主席于品海提出了「社會主義資本」的概念,認為「社會主義資本」是一種社會主義價值引導的經濟動能,是資本主義之後資本的高階發展。社會主義資本不會改變資本做為生產力要素的地位,但是強調資本積累與社會利益的平衡,以及政府在資本治理中的關鍵角色。

不能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誤解為「國家資本主義」

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董會主席、港媒《香港01》創辦人于品海,在中國大陸學術期刊《文化縱橫》最新一期,發表名為〈中國的金融業改革與社會主義資本〉的文章。他在文章中先做出概念廓清,指資本主義制度中的資本有著各種形態,不同的社會主義國家也有不同的治理模式,不能簡單隨意歸類。有人認為中國實行的是國家資本主義,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誤解為國家資本主義,這一錯誤認知的原因在於將佔有重要地位的國有資本與國家資本主義等同起來。

于品海分析,資本主義制度中有市場,社會主義制度同樣也有市場。在社會主義生產的各種要素中,資本只是其中之一。認為只有資本主義才能成功利用資本和發展資本,是對資本性質的片面理解。對資本進行引導,並不是要將其沒收或國有化,而是使其自願以社會主義資本的身份參與到生產過程中。資本主義制度中的資本不是唯一發展和利用資本的方式。市場與社會主義的相互促進已經證明,資本與社會主義並不矛盾,甚至是理論自洽的。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優越性源自政府在市場治理中的積極有為,應該相信「社會主義資本」理論將會順應時代的發展和經驗的積累,支撐生產力的持續發展。

隨著中國在國際資本市場擁有一定的主導權,于品海認為,因其為資本提供了合理及可持續發展環境,無論是國有資本、民營資本還是外國資本,都能夠在中國經濟中得到擴展的機會。中國歡迎能夠帶來社會進步、提升人民生活品質、積極提供有效經濟動能的資本。資本必須願意投入實體經濟,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對於金融資本,它要同樣堅持為實體經濟發展服務,無論是作為金融中介還是創設各種金融產品,包括投融資業務,只要遠離虛擬化、泡沫化,不以投機為發展資本的手段,都是受到歡迎的。

<cite>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董會主席、港媒《香港01》創辦人于品海認為,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誤解為國家資本主義,這一錯誤認知的原因在於將佔有重要地位的國有資本與國家資本主義等同起來。(資料照,盧逸峰攝)</cite>
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董會主席、港媒《香港01》創辦人于品海認為,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誤解為國家資本主義,這一錯誤認知的原因在於將佔有重要地位的國有資本與國家資本主義等同起來。(資料照,盧逸峰攝)

于品海強調,中國已經走出資本匱乏期,不應再以量化指標來衡量資本,而是要根據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經濟發展規劃有序發展高品質資本,要發展結合了科技、企業治理、人才培育的社會主義資本。用資本的視角看經濟,經濟就是資本的循環;以社會和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為視角來看,資本就是發展生產力的要素,資本的循環速度只能建基於社會對發展的要求。金融業在資本主義國家並不以服務實體經濟為目標,資本是它唯一的服務對象,在實體經濟之外,金融業為資本創造了另一個自有的循環,不在社會掌控之內,一旦資本循環出現危機,社會要承擔相應代價。

中國金融業改革處於關鍵階段,應建立更開放資本市場

目前,中國的金融業改革處在極為關鍵的階段。故此,于品海表示,應基於「社會主義資本」理論的創新,為中國和世界的金融發展提供理論和實踐方案。「社會主義資本」的提出,是要為金融業的改革提供理論創新。改革開放之後,中國不斷創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儘管經濟金融化的步伐還不小,各種危機依然存在,金融領域不規範操作時有發生,影子銀行的破壞性作用難以約束。這些問題均源於金融業沒有系統地探討「資本」的角色,社會對金融業和資本的關係缺乏正確認識。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立業之本,必須從理論根源、規章制度上對金融業、資本進行整全性認識和解讀。

由此出發,于品海進一步建議,中國金融業改革的手段之一是建立更開放的資本市場,全面融合民營資本和外國資本,鼓勵各種資本協同發展。改革開放幾十年來,中國對外開放的幅度越來越大,資本既要引進來,也要走出去。將金融業改革聚焦於對資本的認定和管理,改變資本和社會主義之間的陌生關係,發展社會主義資本,重構資本在社會主義生產中的角色,強化資本的積極性,讓資本卸下原罪的包袱。從根本上破解社會主義和資本之間的曖昧關係,消除非國有資本對被國有化的擔心和疑慮。

于品海解釋,「社會主義資本」不是用來篩選資本,它是對當下經濟發展階段各種生產要素如何相互作用的創新認識,這種認識使得制定金融政策有據可依。同時,這種認識還要求各種「社會主義資本」齊頭並進,力求實現資本與其他生產要素的協同合作,搭建社會主義的資本市場。它是用來設計金融業操作規則的指導準則,確保資本以社會主義規則運作,承認其獲得合法回報的權利。

<cite>于品海的文章〈中國的金融業改革與社會主義資本〉,發表於中國大陸學術期刊《文化縱橫》2024年10月新刊。(取自文化縱橫微信公眾號)</cite>
于品海的文章〈中國的金融業改革與社會主義資本〉,發表於中國大陸學術期刊《文化縱橫》2024年10月新刊。(取自文化縱橫微信公眾號)

因此,對于品海而言,「社會主義資本」理論應確立鼓勵實體經濟發展的原則,側重於包容非國有資本,避免將社會主義資本與國有資本等同起來,否則將適得其反。鼓勵企業家擔當社會主義資本的管理者,同時推進國有資本管理者向企業家轉型。

資本動能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輔相成,促進經濟發展

于品海說明,金融業的系統設計與金融產品設計,必須建立在對「社會主義資本」的正確認識之上,才能保證改革成功。中國金融業是服務於社會主義資本、幫助社會主義資本流通和運作、為投融資對象確立標準的主導者。金融業的所有行為構成社會主義資本市場,它體現了「社會主義資本」的具體形態和運行規律,是社會主義資本的治理場域。透過金融市場尋求回報的民營資本相對盲動,而且易形成羊群效應,社會對民營資本野蠻生長的破壞力深有體會。中國金融政策部門承擔著社會主義資本的治理責任,而且不只是金融業的監管責任,透過科學搭建社會主義的資本市場,才能讓社會主義資本合理合法積極運作。

于品海總結,社會主義生產力應當是先進的、包容的,為資本提供社會主義理論支撐和法律框架,是對先進性包容性的保障。權力要關進制度籠子,資本同樣要受邊界限制。社會需要發展生產力,資本、勞動、土地以及其他要素都是公平參與者,厚此薄彼就難以為繼。人為地將資本分類在某個階段或許無法避免,只要宏觀環境成熟,資本市場與社會的共同價值將逐步銜接,資本的動能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互促進,各取所長,屆時社會主義資本自然就發展起來,為經濟發展帶來新的可能。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