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警擴大出沒太平洋海域 學者籲島國共同應對中國混合戰

中國2021年2月實施《海警法》,但該法未明文具體區域範圍,且海警隸屬聽命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的武裝警察部隊,引起各國關注其灰色地帶行動。紐西蘭坎特伯雷大學中國專家布雷迪撰文強調,太平洋島國論壇成員應以對抗氣候變遷的態度來應對中國混合戰,才能延續太平洋區域和平與安全。

《外交家》(The Diplomat)3日刊登布雷迪(Anne-Marie Brady)文章,提到中國自2020年起,就向北太平洋漁業委員會(NPFC)登記派遣4艘海警船在此海域監視外國漁船,而在2024年,中國更向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WCPFC)登記派遣26艘海警船。

「從今年6月開始,中國將是在整個太平洋巡邏的第3大海事安全部隊,僅次於美國和澳洲」,布雷迪指出,WCPFC管轄範圍約占全球20%海域,從北太平洋的阿留申群島至南冰洋,且跨越第1至第3島鏈,而在爭議海域廣泛進行灰色地帶行動的中國海警,將能在這些島鏈間的公海上合法登檢外國漁船。

布雷迪提到,中國海警船是依據中國海軍艦艇尺寸建造,且在戰爭時期,海警就隸屬於海軍,而中國正用多重管道,特別是軍民兩用行動,使在太平洋地區日益漸增的軍事及情報存在正常化、合法化,「中國的混合戰行動現已是太平洋地區的最大傳統安全威脅」。

布雷迪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以不到戰爭門檻的模式,挑戰現存戰略秩序,「習近平已表明,北京當局不認同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且一直告訴中國人民要備戰」。她表示,過去逾70年來,太平洋的交通線與咽喉點被美國及日本、南韓、台灣、澳洲、紐西蘭等安全夥伴以戰略拒止(chokepoint)保護。

<cite>紅點為中國想簽署安全計畫的太平洋島國,藍點為美國屬地。(資料照,AP)</cite>
紅點為中國想簽署安全計畫的太平洋島國,藍點為美國屬地。(資料照,AP)

無軍事協定約束成固有弱點

布雷迪說,戰略拒止是二戰的教訓之一,旨在排除不共享安全利益和價值觀的敵手,不讓其在太平洋地區建立軍事存在,不過該策略存在固有弱點,即許多太平洋發展中島國享受安全保障的利益,卻未有聯盟承諾,太平洋島國之間沒有軍事協定約束。

布雷迪直言,在習近平時代,中國具侵略性地針對第1至第3島鏈的國家,進行灰色地帶行動和外國干預,並一再試圖在此區域建立以中國為中心的安全聯盟。2022年,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出訪太平洋地區,有意同時和10個島國簽署「安全計畫」,最後未果。

根據當時外流的文件顯示,這項「中國-太平洋國家共同發展願景」(China-Pacific Island Countries Common Development Vision)計畫不僅要進行警務和執法人員訓練合作,並會視太平洋島國需求,建立犯罪調查實驗室。成立自由貿易區、聯合發展漁捕海事計畫、合作增建海底電纜都在中國所提的計畫藍圖中。

布雷迪表示,中國的行動並非習近平上台才開始,過去逾24年間,中國解放軍提供東加、斐濟、巴布亞紐幾內亞等太平洋島國軍方深入訓練、教條、武器、軍事車輛和艦艇、制服與軍事建築,而中國公安部已與斐濟、吉里巴斯、萬那杜、索羅門群島簽署秘密警務合作協定。

「中國海軍艦艇20年來一直到太平洋地區,進行軍事外交和間諜行動。解放軍也用其船艦和戰機在太平洋地區進行人道與救援任務」,布雷迪說,成為全球軍事強權需在他國有友善港口、機場及衛星地面站,而從吉里巴斯到萬那杜、法屬玻里尼西亞,中國政府有關的公司一直試著取得進入重要軍事機場和港口。

<cite>太平洋島國論壇在諾魯召開年度峰會。(資料照,美聯社)</cite>
太平洋島國論壇在諾魯召開年度峰會。(資料照,美聯社)

以對抗氣候變遷態度應對中國

布雷迪稱,中國所有努力都被挫敗,可是過去10年間,透過亞洲開發銀行(ADB)與世界銀行的援助計畫,中國國有企業在太平洋開發中島國興建大多數具戰略性的機場、港口和環形公路。她直言,中國在太平洋各國及屬地贊助外國干預活動,對當地政治造成腐蝕作用。

布雷迪指出,這使得各國難以自我防衛,對抗中國侵犯主權的惡意行為,像是非法、未報告及不受規範(IUU)的捕魚行為,「中國的遠洋捕魚船毫無疑問是太平洋海域非法捕魚的最嚴重罪犯,且過去數年一直被打擊跨國組織犯罪全球倡議組織(Global Initiative)列為全球頭號IUU國家」。

「中國遠洋捕魚船隊還被列為是全球最嚴重的人口走私活動」,布雷迪寫道,中國漁船非法使用流網,殺死航行經過區域的所有生物,沒給當地漁民留下任何東西。她還說,中國政府文件把這些漁船進行任務的外國領海與公海視為中國整個「遠洋漁業」範圍的一部分。

布雷迪強調,在中國遠洋捕魚船隊中,夾藏中國國家補助的海上民兵,其與中國海警、中國合作欺凌、恐嚇越南和菲律賓等和中國有領土爭議的海洋國家。她提到,美國拜登政府把中國IUU捕魚船隊及扮演與中國安全部隊合作的海上民兵視為「國安問題」。

布雷迪坦言,中國具侵略性地的灰色地帶活動低於傳統戰爭門檻,使得各國難有政治意願協商應對。她表示,2018年的《博埃宣言》(Boe Declaration)及2020年的《比克塔瓦宣言》(Biketawa Declaration)均明文,該區域任何安全挑戰都要集體應對。

「《博埃宣言》重新定義太平洋地區的安全概念,並強調不干預太平洋島國論壇(PIF)成員國內政的原則」,布雷迪強調,現在是該宣言簽署國,即太平洋發展中島國和澳洲、紐西蘭攜手面對中國在太平洋地區的混合戰,且以合作應對氣候變遷這類非傳統安全挑戰的態度一樣,「太平洋和平安全延續取決於此」。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