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漁船金門翻覆事件後,為何兩岸官方都保持低調?
中國大陸一艘快艇日前闖入金門海域,遭台灣海巡署追緝後翻覆釀兩死,外界關注事件會否影響兩岸關係。
中國海警最新宣佈將在廈金海域開展「常態化執法巡查行動」,國台辦指廈金海域根本不存在所謂「禁止、限制水域」一說。
台灣方面則強調,海巡署對於越界的「三無船舶」執法有據,沒有遂行惡性行為,並會協助兩名死者的家屬前往金門善後。
多名學者對BBC中文分析指,兩岸官方在這次事件後均算克制和低調,料不會升級到「軍事對抗」,但金門海域的管轄權與執法行動凸顯了兩岸關係的微妙變化。
兩岸官方怎麼說?
據微信公眾號「中國海警」2月18日消息,中國海警局新聞發言人甘羽表示,福建海警局將加強海上執法力量,在廈金海域開展常態化執法巡查行動,進一步維護有關海域作業秩序,維護漁民生命財產安全。
而在前一晚,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書面稱,台灣方面粗暴驅離大陸漁船致兩名漁民遇難惡性事件,引起大陸各界強烈憤慨,嚴重傷害兩岸同胞感情,又指「兩岸漁民自古以來在廈金海域傳統漁場作業,根本不存在所謂『禁止、限制水域』一說」。
她敦促台方盡快放船放人,做好善後工作,查明事實真相並嚴肅處置相關責任人,給遇難人員家屬和兩岸民眾一個交代,「大陸方面保留採取進一步措施的權利,一切後果由台方承擔」。
《自由時報》引述台灣知情官員稱,國台辦的說法「非常不友善」,強調中國快艇闖入台灣禁限制水域,海巡人員是依法執行勤務。該名官員又指,兩名死者的遺體在金門,台灣政府會協助中國罹難者的家屬來台,正在等對岸將入台名單傳來,辦妥證件後就可經由小三通赴金門。
此前,台灣海洋委員會主委管碧玲稱涉事的越界漁船是「三無船舶」,即沒有船名、沒有船舶證書、沒有船籍登記,是兩岸協同執法時都關注且加強取締的對象,海巡署執法有據,沒有遂行惡性行為。
陸委會則表示,近日有多艘次陸籍漁船不斷進入台方限制或禁止水域,趁年節期間捕撈高價值魚類,嚴重侵害台灣漁民權益及沿岸居民生活,「海巡人員為了維護民眾權利加強執法,責無旁貸」。
台灣海巡署金馬澎分署14日下午接獲民眾舉報一艘中國籍「無船名」快艇於金門北碇島禁止水域內越界捕撈,當局依法前往處置,快艇拒檢後蛇行翻覆,船上四名中國籍船員墮海,其中兩人送醫搶救後不治。
分析:北京低調處理
金門與廈門之間僅相距5公里,外界關注快艇翻覆意外會否讓金廈海域成為兩岸的衝突點。
台灣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黃介正對BBC中文分析指,兩岸在事發後均算克制,降低政治化,「台灣是聚焦人道協助,而大陸只希望我方調查真相,沒有否認我們的執法權限」。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副教授、卡耐基中國項目研究員莊嘉穎也指出,北京這次沒有大量宣傳,算比較低調處理,「後續是要試探台方反應,但給自己保留彈性」。他又說,事實上任何漁船海上作業時因為要逃脫執法,都容易出事,類似情況在日本、韓國、菲律賓、越南或馬來西亞海域都曾發生,包括中國漁船的案例。
美國大西洋理事會中國研究員宋文笛表示,這場意外本身是不幸的悲劇,其政治性仍有待觀察,他認為中國政府的反應似乎是「延遲的高調反應」,估計是因為事件發生在農曆新年長假期間,當局需要時間作出跨部門的協調反應,但未見北京有意升級軍事對抗。
至於大陸方面宣佈「常態化執法巡查行動」,黃介正認為此舉不等同局勢升級,事實上過去兩岸海巡、海警,每年都有金門海域的聯合搜救演習,「目前兩邊在對抗,兩岸官方無法對話協商的情況下,只能各做各的」。
莊嘉穎則表示,中國應該是希望逼近台灣控制的海域,削弱台方實質管轄能力,這將反映出兩岸關係的微妙變化。「毛澤東至胡錦濤時期,都沒有挑戰台灣在金門、馬祖等靠近中國海岸的島嶼,基本上是希望維持台灣與中國的關係。削弱台灣在中國離岸管轄能力到某個程度,只會凸顯海峽兩岸的實質距離。」
他續指,中國政府稱廈金海域無「禁止、限制水域」,基本上是不承認台灣的管轄權,但這樣只會讓身在第一線的漁民更危險,「可能會提升航海風險,因為船隻和船員未必充分理解在海上可能碰到的狀況」。
看更多相關新聞
國台辦指不存在禁止限制水域 陸委會:持續穩健執法
中國海警加強執法 金門縣府籲小心捕魚避免擦槍走火
國台辦指「不存在禁止水域」 管碧玲:近2月報案24次是事實
國台辦駁禁限制水域 專家:中共推進台海內海化
國台辦駁禁限制水域 分析:大打法律戰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