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漢族的歷史就是亡國奴史?中國民族主義與「大一統」思想根本互相矛盾

中國打不過就漢化人家,做了亡國奴就去同化征服者,當年二戰如果結果不同,說不定日本人也會變成「中國人」。(圖片來源/needpix)

漢民族主義心態和「大一統」思想往往在中國人頭腦裡處於矛盾狀態,漢族人為本民族的歷史文化感到自豪的同時,在遇到維護殖民地的統治和國家最高利益時,立刻擺出中華大一統觀點,而犧牲自己的民族自尊,把入侵中國、屠殺漢人的外國人說成是自己同胞、中華民族的一員。因為這樣說就可以把這些入侵者的國土,也說成是自己的領土。

成吉思汗橫掃歐亞大陸,滅國四十餘個,也包括中國,而蒙古後來成了「中國的蒙古族」。清兵入關佔領中國,也使滿族成為「中國的滿族」。中國人習慣將外國入侵者說成是「外族」。什麼叫「外族」?說直白了就是外國民族。不然,怎麼不以「外族」去稱呼今天中國的少數民族?

如果日本二戰打贏了,日本人也會變成「中國人」?

為了中華大一統的需要,中國從來都把外國入侵說成是「外族入侵」;把匈奴、突厥、契丹、蒙古、藏族、滿族等民族建立的國家,說成是「中國的少數民族地方政權」;把中國人攻打和侵略這些外國,說成是「征伐」、「平定」、「討逐」、「統一中國」;把這些國家攻打中國,說成「侵擾」、「犯邊」、「反抗中央政權」。

〈侵略者與亡國奴共建的中國〉一文中承認說:「中國人歷來就有這個本事,做了亡國奴就去同化征服者,美其名曰『文化征服』,沒有辦法的辦法。美國有種觀念:打不過人家,就加入人家。而中國人的理論與實踐則是:打不過人家,就漢化人家,再把人家算作自己人,好在還算成功......。秦滅六國,五胡亂華,金滅北宋,蒙古征服中國,清朝入關......,無不如此。日本也差一點成了『中國人』,如果它打贏了必將如此。」

該文章指出:「中國至有今日版圖之龐大,中國人和中國的民族至有今日之眾多,沒有侵略者的加入是不可想像的。照道理,以中華文明領先世界的優勢,應該是中國對外征服為主。事實並不如此。由中國發動的領土擴張,從來都費力不討好,勞民傷財又功效甚微。反而是外族入侵,往往大建奇功。中國每一次被大規模侵佔和征服的結果,都擴展了中國的版圖,同時給中華民族注入了新鮮血液。中國被侵略的規模越大,征服得越徹底,中國的擴展就越迅速、越遼闊。這麼說太不好聽了,卻是事實。清朝是外來侵略者建立的朝代,它強行把九百多萬平方公里(略小於今日中國的面積)的土地,帶給了當時不足四百萬平方公里的中國。它在被漢人當作『韃虜』驅逐出歷史舞台之際,交出的是一個淨收入仍有七百多萬平方公里、基本完整的大中國。」

中國幾千年來都把「大一統」看作最高目標

在中國的歷史上,第一個大力宣導「大一統」思想的人是孔子。面對周朝的衰落,群雄割據、社會動盪的局面,試圖恢復周禮挽救頹勢,重整周朝的一統山河。他重編《春秋》,闡述了大一統的思想。後來,孟子繼承了孔子「大一統」的思想,以實現「大一統」為己任。但是,當時的「大一統」是指華夏國土的統一,孫中山提出的「中華民族」統一論才是現代「中華大一統」思想的奠基。

在「中華大一統」觀念之下,很多漢族人堅信漢族是人類的正統、中國是世界的中心,

漢族史是正史,其他民族則被列於正史之外,鄙為蠻夷。這樣,文化來源不同的三家夏、商、周被「串」在一起,成為漢人一脈相承的更朝換代;黃河流域成為所謂中華文明的搖籃,中華文化先在中原發展起來,再影響落後的四周地區文化,夏不斷同化夷等等。這種大一統觀念在秦、漢時期就在中國人的腦子裡扎下了根,所謂「大一統」,就是試圖把所有的東西都統一成一個整體,中國幾千年來,無論是在地域還是思想上,都把大一統看作是最高目標

對於漢民族的形成,專家的權威解釋是:「在周民族形成以前,中國中原地區分別形成了夏民族、商民族,以及蠻、夷、戎、狄等族;周民族形成後,在春秋民族大融合時期形成為華夏民族,秦統一全國時,才形成統一的華夏民族;西漢時華夏民族又發展、轉化為漢民族。」

經過幾千年的歷史演變,古代生活在漢族周邊的少數民族,幾乎全部被漢族同化。現在的雲南、廣東、廣西、貴州一帶的漢人,其實就是古代南蠻後裔;四川、甘肅一帶的漢人是西戎之後;福建、浙江、江西一帶的漢人是漢代所稱的東夷後代;黃河流域、西北、華北地區的漢人裡,有一半血統屬於被稱為北狄的匈奴、突厥、鮮卑、女真、党項、契丹、蒙古、滿族。隋朝的建立者楊堅,以及唐朝的建立者李淵、李世民父子,都是漢化的鮮卑突厥人;明朝的創立人朱元璋也是被漢化的色目人(中亞突厥人),所以他們執政時期就沒有履行優待華人,歧視外族的政策。唐太宗說「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朱元璋說:「朕既為天下主,華夷無間,姓氏雖異,撫字如一。」現在從漢族人的方言區別之大,就可以看出漢民族的血統的複雜性。象形漢文字是把他們在「漢族」這個民族名稱之下,聯繫在一起的唯一繩索。

所謂「中華民族」是如何鍊成的?

從漢人同化周邊民族的歷史中可以看出,大部分被漢化的北方民族都是作為對中國的征服者和統治者,而主動地、一廂情願地或者不由自主地融入了中國文化之中,並不是被迫漢化的。譬如,四世紀,南匈奴拓跋部落越過長城侵入黃河流域建立北魏等國後,在對漢人的三百年統治過程中,自願接受漢族文化,最後導致完全漢化和融入漢民族;十世紀唐末五代時期,突厥沙陀部侵佔中原建立政權,歷經半個世紀後也被漢化;十二世紀金、遼、西夏統治北方中國一百多年後,大部分也融化在漢族人當中;十三世紀,蒙古人統治中國一個世紀,其一部分被同化,另一部分被趕回了蒙古草原;十七世紀起,滿族人統治中國二百六十年後,也在漢族人海中淹沒。這些民族都是在征服和統治漢族人的過程中被漢化的,並成為現代漢人的一個組成部分。

然而,曾生活在中國東部、南部和西南部的,古代被稱為東夷、南蠻、西戎的眾多民族則正相反,他們是在漢人的佔領和漢族不斷南遷的過程中,融入漢民族的。雲南在元朝以前是獨立的大理國,當時這裡沒有漢族居民,明朝以後,由於漢人的大量遷入,同化了當地居民,使這裡變成了一個以漢人為主的省分。現在,在中國南方,除了在深山老林裡保留下來一部分人口極少的少數民族以外,絕大部分已經同化。剩下的現代南方少數民族,目前仍然面臨著被完全同化的危險。可以說,生活在城市裡的南方少數民族已經被漢化了。

從人口發展情況來分析,可以看出外族融入後漢民族的人口變化。秦漢之時,漢民族約有三千二百萬人,發展到漢平帝元始二年(西元二年)時,也僅達五千九百萬人,但歷經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北方外族融合,到唐代前期人口已達八千萬到九千萬之間;又經唐末五代,到北宋大觀三年(一一○九年),漢族人口突破一億,再經宋、遼、西夏、金、元時期的又一次外族融入,到明萬曆二十八年(一六○○年)人口達一億五千萬,及至清道光三十年(一八五○年)人口已達四億以上。從上述漢族人口的發展中可以看出,每每歷經外族佔領和統治漢族人的國家,漢族人口不是銳減而是激增,這是什麼原因呢?這是所謂征服中國的外國民族「漢化」的結果。同時,又因為漢族南移,漢化了南方大部分少數民族,從而使漢族人口不斷發展壯大。今天的漢族人誰也說不清楚自己是不是炎黃子孫和龍的傳人。

漢民族的歷史就是亡國奴史

目前,仍然維護著自己的傳統文化、語言文字和宗教信仰,並有著獨立願望的民族地區只有西藏、東突(新疆)和內蒙古。這些民族不承認自己是中華民族,而且要求獨立。中國的五十六個民族中的其他民族都沒有獨立訴求,他們如果願意作為「中華民族」而接受漢族文化,願意融入漢民族,那是他們的事,是他們自己的選擇。

回顧中國歷史就可以發現,漢民族的歷史其實就是亡國奴史,〈侵略者與亡國奴共建的中國〉一文寫得非常正確,的確反映了這一事實。縱觀中國歷史,看看有幾個朝代是漢人的政權?有幾個漢人政權建立過統一的中國?他們執政才多久?佔整個中國歷史長河的幾成?中國最後二千年的歷史中,外族(外國人)統治中國全境或一半領土的階段大概有一千年,佔五十%。值得漢人自豪的除了漢、唐盛世以外,還有哪個時代?難道是匈奴帝國征服歐洲?

難道是成吉思汗征服天下?難道是滿清康乾盛世?還是自吹自擂的「四大發明」、「五千年文明」?難道是由於自己的軟弱無能,為了防禦外國入侵而修建的萬里長城?

內容來源:《東突厥斯坦:維吾爾人的真實世界》前衛出版社授權轉載。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花藝與咖啡的圓舞曲 Tzemdas Kaffa 獨立思考咖啡
日籍主廚帶路 台味日本料理推薦
旅行小提案》愜意龍潭 山城漫旅物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