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新冠康復者生活在歧視陰影下

(德國之聲中文網)在上海一個新冠隔離中心當清潔工時,佐女士被測出新冠陽性。痊愈後,她希望用不了多久就能重新拿起拖把,養家糊口。然而四個月過去後,她仍然沒有能夠重返工作崗位。

"人們擔心會從我們這裡感染病毒,所以回避我們。"佐女士只說出了自己的姓氏,擔心會因和法新社記者交談而遭到報復。

佐女士現在正在與她的雇主,一家上海的服務公司打官司,因為該公司在她生病後拒絕支付她的工資,並以她的病史為由禁止她重返工作崗位。

人權團體表示,中國嚴格的防疫規定正在助長與新冠有關的歧視,將成千上萬人拒之就業市場之外,其中農民工和年輕人受到的打擊最大。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生物化學系教授金東燕說,中國嚴格的控制措施不僅導致了對康復患者的污名化,也導致了對他們的家人、鄰居、朋友,甚至一線醫療工作者的歧視,招聘人員在面試時會檢查申請者幾個月來的新冠測試記錄。金東燕說:"由於缺乏正確認識,一些人擔心那些已經被感染的人更容易被再次感染,但實際上,情況恰恰相反。"

被當作病毒對待

曾在烏克蘭留學、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後回到國內的網紅博主何豫秀不久前自曝,她曾在烏克蘭感染過新冠,之後身體完全康復,回國後在一家機構當俄語老師。一天晚上,她突然接到老板的電話,詢問她是否曾感染過新冠病毒,在她給出了肯定的答復後,老板直接將其開除。何豫秀在網上公布了自己的經歷,表示震驚且無助。"我從沒有想到我會因為這個原因失去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我們已經戰勝了病毒,為什麼還被當作病毒一樣對待?"

上個月,上海招聘市場頻繁出現歧視新冠肺炎陽性康復者的招聘廣告,明文稱"進過方艙的,確診陽性過的不要";佛山市一家劇院禁止"已治愈出院的確診病例"康復患者進入劇院,引發公眾反感而被迫道歉。

上個月,一篇題為《我躲在虹橋的衛生間,不知道去哪》的文章也刷爆網絡。一名化名阿芬的河南女孩講述,她3月底到上海謀生,遇上疫情,感染了新冠,進過方艙,康復後卻被"歷史無陽"這個新詞匯擋住,無法找到工作,被迫在虹橋火車站衛生間住了數周。

政府宣布反歧視規定

在7月11日上海市新冠疫情防控發布會上,市政府新聞發言人表示,上海市各部門、單位應按照法律法規相關要求,一視同仁地對待新冠陽性康復者,不得歧視。據中國媒體次日報道,"躲在上海虹橋衛生間"的阿芬找到了工作,在某快遞公司試崗。

7月13日,中國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其中強調嚴禁就業歧視冠病康復者,發現此類歧視現象將嚴肅處理。8月1日,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緊急通知,嚴禁用人單位、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以曾經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檢測陽性為由,拒絕招(聘)用新冠肺炎康復者;嚴禁用人單位在勞動者入職和用工過程中對新冠肺炎康復者實施就業歧視;嚴禁用人單位隨意違法辭退、解聘新冠肺炎康復者。

不過,求職者和活動人士對此表示懷疑。一位姓王的職業介紹人說,即使在上海宣布了嚴格的反歧視規定後,上海的工廠仍然拒絕雇用康復人員,因為他們害怕大規模爆發或衛生檢查。他說,"一些工廠盡管缺少工人,但卻以不同借口拒絕申請者。而所有被拒絕的申請者都曾檢測出陽性。"

維權組織《中國勞工通訊》的研究員Aidan Chau說:"工人們很難保護自己的權利,因為大多數雇主找不同的借口,很難證明其違反了勞動法。"

中國的社交媒體上,那些新冠檢測結果呈陽性的人常被稱做 "小陽人"。來自上海的清潔工佐女士說:"對於康復者來說,要回到正常生活是非常困難的。無論我們走到哪裡,我們的感染史都會像一個陰影跟隨著我們。"

(法新社)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