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籍男子駕快艇登台「投奔自由」?綠委這樣看、專家這麼說

海巡署將在未來 5 年投入 88.5 億元來整備艦船。   圖:新頭殼資料照/翻攝自海巡署官網
海巡署將在未來 5 年投入 88.5 億元來整備艦船。 圖:新頭殼資料照/翻攝自海巡署官網

[Newtalk新聞] 新北市淡水渡船頭昨(9)日出現一名中國籍中年男子駕駛快艇靠岸,自稱要「投奔自由」。

海巡署指出,北部分署 9 日於淡水外海 6 浬發現可疑目標,即全程監控掌握,第三(桃竹)巡防區亦接獲民眾打 118 通報,第一時間派員抵達現場,當場逮捕 1 名年約 60 歲中國籍人士,並扣留 1 艘中國籍小艇。

據傳這名男子駕駛的小艇,是由大船在淡水外海放出,然後直驅淡水渡船頭登岸。軍方官員指出,台灣海峽不同季節的風浪變化很大,從春夏之交開始,容易出現風平浪靜的天氣,海象在 3、4 級以下,只要駕駛者有一定船藝,小型快艇也可能直接從中國大陸穿越海峽。

海軍人士表示,雖然海軍與海巡在全台海岸設有大量固定或機動雷達站,但沿岸船隻本來就多,要辨識出特殊可疑目標,有一定難度,且快艇的體積小,容易被海面雜波掩蓋,就算雷達上出現疑似意圖偷渡船隻,也不保證附近海域立刻就有我方艦艇可以趕往辨認,或是岸上有我方巡邏兵力可以堵截其登陸。本案當事人選擇白天,並且直驅遊客密集的碼頭登岸,顯然是故意張揚;反之若想神不知鬼不覺偷渡,挑選黑夜與距離哨所較遠的偏僻海岸登陸,我方未必能夠有效攔截。

至於金門等外島,因為距離中國大陸很近,只要有救生衣、泳圈甚至籃球之類助浮器具,考慮潮汐海流,就可能游到對岸。事實上因為渡海難度低,近年案例遠比直接偷渡本島更多;但因為外島海岸的國軍哨所密集,所以登岸時被查獲的機率也比較高。

立法院外交國防委員會委員、民進黨立委洪申翰認為,未來海巡仍需要加強相關的巡防,並表示,民眾對於海岸線的保安問題,大家會期待,「海巡署理應在更外海的地方就該有所處理」。他表示,中國籍男子駕駛快艇靠岸屬於個案,不過還是認為該檢討的部分就該檢討。

查看原文

更多Newtalk新聞報導
逃離中國? VOLVO傳將部分產線移回歐洲
國旗、國歌、國父遺像 黃暐瀚:誰在維護中華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