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路內容巨量蒸發 馬雲、任正非等歷史文章已難搜尋

中國近日出現一篇熱傳文章,指中國網路上的歷史文章與資訊正在迅速消失,就連馬雲、馬化騰、雷軍、任正非這些科技業名人,要搜尋他們剛崛起時的相關資訊已幾乎找不到,除了許多網站已停止運作以外,也與當局的監管審查刪文有關。

作者慨歎:「如果未來的文明是互聯網的文明。我們這一代人,將是沒有歷史的。因為互聯網沒有留下我們的痕跡。」諷刺的是,就連這篇題為〈中文互聯網正在加速崩塌〉的文章,在微信公眾號也遭刪文下架。

這篇文章原本出自微信公眾號「何加鹽」。作者在文章開頭問,在中國搜尋引擎「百度」上搜尋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若將時間設定在1998年至2005年,猜猜會有幾則搜尋結果?

許多網友回答他應該有幾百萬或幾千萬則,因為馬雲是當時的「風雲企業家」。

但實際上能搜到的結果只有一條,細看之下還發布於2021年。

作者表示,不僅是馬雲,搜尋騰訊創辦人馬化騰、小米創辦人雷軍、華為創辦人任正非,都是同樣結果。就連當時紅極一時的周傑倫、李宇春等明星,結果也是一樣。

作者說,這表示民眾若想查詢2000年前後有關這些名人的經歷、報導、談話、發展史等訊息,幾乎不可能。他也測試過兩個境外搜尋引擎,包括Google或微軟旗下的Bing,結果也只比百度略多一些,沒有太大差別,以不符合設定時間的訊息居多。

作者進一步搜尋不同網站、不同人名、不同時間段之後,更訝異發現大部分簡體中文網站幾乎是所有年份的資訊都消失了,包括當年曾紅極一時的中文網站如網易、搜狐、校園BBS、凱迪貓眼、天涯論壇、人人網、新浪博客、百度貼吧、以及大量的個人網站。

他表示,唯一例外的是新浪網,還能找到一些十幾年前的資訊,但也僅餘寥寥幾則,「其他99.9999%以上的內容,全都消失了」。

作者直指,簡體中文網路內容正在迅速崩塌,行動網路出現之前的簡中網路內容「幾乎消失殆盡」。

他說:「我們原以為,互聯網是有記憶的,但沒有想到,這種記憶,原來是像金魚一樣的記憶。」

作者表示,他的公眾號主要內容是寫「牛人」(指厲害人物),因此需要大量查閱歷史資料,但這兩年來,簡體中文網路上能找到的原始資料,每年都以「斷崖式」的速度銳減。一些原始的報導、演說、採訪或對談影片、這些人物寫的文章,都逐漸消失了。

他說:「似乎有一個吞噬網頁的怪獸,它沿著歷史的時間線,從過去向著現在吞噬,先是小口小口,然後大口大口,把(簡體)中文互聯網的一切內容,以五年、十年為單位,一口吞掉。」

作者分析,這種情況的主因可能有二,一是網站營運需要維護成本,若公司沒錢,「整個網站就會直接死掉」;即使公司還有錢,若某些網頁點閱數極低,也會成為負擔,「經濟上最理性的方法就是直接關掉」。搜狐、網易早年內容大量消失,以及天涯論壇等BBS集體消亡,都是這個原因。

另一原因就是網路監管多年來「從無到有,從寬到嚴,從嚴到更嚴」,不符監管要求、在當前環境中顯得太尖銳、遭網友充當「輿論監管員」糾舉的內容都會被直接刪除。

作者更說,監管上最重要的影響不是監管部門的處理或憤怒網友的攻擊,「而是它們會造成公司與個人的自我審查」。

作者說:「誰也不知道,網站上存在的哪一條內容,某人曾說過的哪一句話,會不會在若干年後,給當事人帶來滅頂之災。最好的辦法,就是直接把這些潛在的『定時炸彈』全部清除,也就是把網站關掉或者把內容全部刪除。」

自由亞洲電台(RFA)報導,北京公益組織「益仁平中心」聯合創辦人陸軍表示,他也發現該組織的網路資料已不復存在。他指出,該中心早年的公益法律、反歧視等行動,當年連中國主流媒體、甚至官方媒體都大幅報導,而且獲得很多網站轉發,但現在去搜尋「連痕跡都沒有了」。

陸軍認為,這與中共的言論管控和網路審查有關。他表示,簡體中文網路資訊的消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也是普遍現象」,而且是「中國特色」尤其鮮明,「因為中國共產黨對資訊管控以及網路審查扮演了重要角色」。

更多太報報導
全民義務役但只選精銳入伍 瑞典年輕人為何願服兵役?
藍白強推爭議法案 港媒體人歎:台灣和香港愈來愈像
藍白立法爭議引爆示威 外媒:親中政黨欲削弱新總統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