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俄國北韓拉近夥伴關係 仍難對抗美國主導抗中聯盟

面對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政府與盟友組成的對抗中國聯盟,北京當局試圖與俄羅斯和北韓建立更緊密夥伴關係與之抗衡,然而分析指出,中國在美國與盟友的遏制下,除了等待形勢改變之外,似乎無計可施。

面對美「抗中聯盟」 北京強化與俄國北韓夥伴關係

美國總統拜登在4月8日接待來訪的日本首相岸田文雄(Fumio Kishida),在此同時,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抵達北京訪問,俄中警告美國不要在亞洲複製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至於拜登與岸田在4月11日與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 Jr.)在白宮召開歷史性峰會,推動三國防務合作之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趙樂際在同一週訪問平壤並承諾「加强中國與北韓的戰略合作」。

美國透過與日本和菲律賓的聯盟關係,以及與日本和南韓建立類似的三邊關係,加上跟澳洲和英國的「澳英美三方安全夥伴關係」(AUKUS);以及與日本、印度和澳洲組成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在印度-太平洋地區建立「網格結構」(latticework)的龐大聯盟,同時這也是拜登遏制中國戰略的核心支柱。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引述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 SIPRI)中國與亞洲安全項目主任袁勁東指出:「中國顯然對這些事態發展感到震驚。」「中國的解釋就是美國及其盟友,已明確地決定要遏制中國。」

面對美國積極拉攏盟友形成一個在東亞地區的「抗中聯盟」,中國也加強與俄羅斯和北韓的夥伴關係,以抗衡美國不斷強化對中國圍困的力度。

拜登與盟友緊密國防網絡 北京難以突破

分析指出,美國與這些盟國之間的緊密國防聯繫,在很大程度上增強美國阻止中國擴張武力的能力,特別是對台灣的侵略,並增加美國在衝突爆發時獲勝的機會。

專研美中關係的「克雷蒙特麥肯納學院」(Claremont McKenna College)政治學家裴敏欣(Minxin Pei)在「彭博社」(Bloomberg)撰文指出:「從很多方面來說,北京只能將拜登的成功歸咎於自己的作為。過去10年,中國對日本、南韓和菲律賓採取咄咄逼人的態度,徹底疏遠這些國家,否則這些國家可能會在中美競爭中袖手旁觀。」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中國與亞洲安全項目主任袁勁東也指出,中國「應該更清楚,因為它自己在南海積極聲索主權的活動,將推動菲律賓加強與美國的關係」。

面對拜登政府編織的遏制中國聯盟網絡,北京如今發現自己陷入困境。不論是對日本和菲律賓展開報復行動,在爭議島嶼例如釣魚台列嶼和仁愛礁加強巡邏,或是嘗試與日菲友好相處,這些都可能為時已晚。

北京遭美國及盟友圍困 除等待之外無計可施

除此之外,北京若是要突破美國設下的圍困網絡,其他的舉動都具有很高的風險。

例如向北韓提供更多支持,會讓日本和南韓反而深化與美國的夥伴關係。或是試圖透過支持中東對手來分散美國的注意力也可能適得其反。從經濟上來說,如果貿易和石油運輸受到干擾,可能會像傷害美國一樣,也傷害中國。如果中國向反美的伊朗提供武器,將破壞中國與沙烏地阿拉伯和波斯灣國家等其他地區友好夥伴的關係。

政治學者裴敏欣指出:「這讓北京只剩下一個明智的選擇:就是以拖延的方式為自己爭取時間。與其試圖打破拜登政府建立的新聯盟網絡,中國更聰明的做法就是等待可能出現的內部緊張局勢,是否會自然而然地削弱這些新聯盟網絡。」

美國11月的總統大選若是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回鍋,似乎是削弱拜登辛苦建立「抗中聯盟」的時機。

義大利獨立記者、外交事務分析人士席米亞(Emanuele Scimia)在「南華早報」(SCMP)撰文分析:「新的川普政府可能會削弱拜登團隊為對抗中國而重建的軍事聯繫網絡。」並且「川普不僅僅認為單靠美國的軍事力量,而非集體安全,就足以阻止中國的軍事冒險。他還堅信,他自己才是對中國最強的威懾力量。」因此「如果他重新入主白宮,他的不可預測性是美國盟友和合作夥伴必須再度面對的政治因素。」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美日菲峰會打造呂宋經濟走廊 破壞東協中心性?
史上第一次! 菲海岸警衛隊加入「肩並肩」聯合軍演
菲美年度軍演將登場 模擬奪回敵軍佔領島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