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艇闖淡水/台北海防 4道程序把關現破口

中國籍阮姓男子8日駕船直衝北台灣的淡水河口,當面向趕抵的海巡人員說要投誠,海委會初步清查該男曾為解放軍海軍,且曾擔任過艇長。圖為海巡署海巡隊執行任務。(記者蘇健忠/攝影)
中國籍阮姓男子8日駕船直衝北台灣的淡水河口,當面向趕抵的海巡人員說要投誠,海委會初步清查該男曾為解放軍海軍,且曾擔任過艇長。圖為海巡署海巡隊執行任務。(記者蘇健忠/攝影)

中國籍小艇8日突破北部海防駛抵淡水河口,令外界憂心台北首都防衛出現破口。據了解,海巡部署於各海岸的雷達站都屬無人雷達站,各站雷達操作手集中於各巡防區作業,發現海上有異常不明目標須向管制官反映,由巡防區啟動目標確認機制,已有標準作業程序,至少有二層查證,並須與台海軍交互鑑定,雷操手及管制官的反應是關鍵。

海巡基隆第二巡防區曾演練對海上不明目標處置過程,共有四道程序。

海巡岸際商規雷達於12浬海域發現無法辨識目標後,雷操手須向管制官報告;管制官隨即下令致電海軍和平島近程雷達交互鑑定目標;若仍無法辨識,由最近目標的海巡雷操手啟動「遠端監視系統」確認目標;若再無法確認,管制官就要下令出動線上巡邏艇前往查察,或動員巡邏站出動巡邏車,趕赴不明目標可能登陸的岸際預先防堵。

面對無法確認的目標,則需要啟動「遠端監視系統」再確認,這是因為海巡署在鼻頭角與宜蘭部署長距離軍規級紅外線熱影像系統,可以辨識六海浬以上的目標。

海巡署於2018年陸續在台灣七處、金門三處部署長距離軍規級紅外線熱影像系統,具備雷達與紅外線影像及雷射測距功能,北部目前部署在鼻頭角及宜蘭,淡水河口兩岸或北部桃竹海岸並未部署這項裝備,須聯繫沿岸守望哨以望遠鏡協助確認目標。

海巡署正在新竹、苗栗海岸接裝「環島監控系統」,同樣具備紅外線熱影像功能,但監偵距離為三公里;而因應此次事件,海巡署也將爭取在淡水河口岸際哨點加裝此一能日夜自動偵追辨識海上目標的裝備。

不過,此事件是漁民打專線報案,雷操手才在距岸6浬處發現目標光點,顯示船隻先前疾航在台灣海峽、甚至進入12浬領海都未被主動偵知;第三巡防區面對這艘中籍快艇進入12浬領海的應處是否符合標準程序,必須詳查檢討。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亞市出租屋 1男3女拎包入住爆衝突 華人屋主被迫開槍
矽谷科技業去年薪資下跌15% 有人「洗澡不敢洗太久,盡量少用電」
台灣盛香珍果凍好市多上架 南加華人瘋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