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詐團玩弄人心神鬼搬錢術 旅英台人遭騙逾300萬

(中央社記者陳韻聿倫敦6日專電)年約40歲的王小姐(化名)3月接獲來電,對方自稱是英國移民署職員,告知其居留簽證「有問題」。按指示選擇華語服務後,對方告訴王小姐,詐騙集團疑似利用她的個資犯案,建議她儘快報案。

王小姐隨後被轉接至所謂的上海市公安局浦東分局,一名「公安」宣稱王小姐疑涉入金額達數億人民幣的跨國詐騙案,王小姐必須證明自己清白。

這名「公安」說,王小姐的情況像是轎車被偷,偷車賊接著開車撞死人;無論王小姐的轎車當初是如何落入肇事者手中,警方都得調查車主王小姐、不能無故排除王小姐涉案可能性。畢竟,有些人確實會為了蠅頭小利、或財務陷入困境而出售個資。

一向對自己辨識詐騙手法能力頗具信心的王小姐,起初懷疑手機另一頭是「假公安」。但這名「公安」提供的資訊似乎都有公開資料佐證,包括手機顯示的電話號碼也與上海浦東分局官網顯示的號碼吻合,加上隨後切換至視訊時,背景可見許多「公安」在辦公室忙碌,王小姐因此逐漸卸下心防。

隨著「劇情」發展,王小姐甚至對這名貌似熱心協助她排除嫌疑,願意為她求情、爭取權益,並為此不惜與「領導」(假檢察官)爭執頂撞、冒著丟官風險自告奮勇成為她「擔保人」的假公安心生感激,並特別寫「感謝函」表示,下次去中國,一定要親自到上海當面向他道謝。

她在信中並提到,當初聽著這名「公安」堅定為她爭取較有利待遇、甚至因此遭「檢察官」懷疑與王小姐有特殊關係或受王小姐賄賂時,她曾考慮不如主動到上海投案,以免「連累」善良的「好警官」。

回應王小姐的感動,假公安透過通訊軟體發訊息表示,王小姐不需多謝,請她可以相信中國的司法調查能力,雖然「兩地的關係」導致「對我們不是印象那麼好」。

假公安還要王小姐試著為假檢察官著想,「他要面對的壓力是我們沒有辦法想像的」,受害者每天增加,「中央」也給檢察官壓力。王小姐則肯定假公安的敬業態度、使命感和同理心給她很大啟發。

王小姐直到5月底才發現,她近2個月來依指示匯出的近8萬英鎊(逾新台幣300萬元)「保證金」其實是落入詐騙集團手中。

5月底,假公安來電告知調查工作結束,王小姐已無嫌疑,6月初會有人在英國親自歸還「保證金」。當王小姐終於從「重獲清白之身」的喜悅冷靜下來,試圖詢問為何不能直接匯款歸還時,假公安已結束通話,從此失去音訊。

假公安和假檢察官之前宣稱,若王小姐想留在英國等待調查結果,而不是被引渡至上海,就必須走「取保候審」這條路。

假檢察官謊稱,王小姐依規定需繳交的「保證金」金額是詐騙集團利用她個資犯案不法所得的1/10。王小姐曾依對方提供的資料自行計算出金額,但假檢察官宣稱因為案情重大,王小姐必須追加匯款金額至近8萬英鎊。

假檢察官「提醒」王小姐,她能循「取保候審」管道留在英國,其實是享受「公安」努力為她爭來的特權。假檢察官並恐嚇,一旦王小姐有在中國遭關押的紀錄,她恐怕很難再次獲准入境英國。

過程中,假檢警曾要求王小姐提供名下所有銀行帳戶資料及帳上金額,以便「核對和追查金流」、監控詐騙集團是否利用王小姐的戶頭犯案。假檢警並宣稱已掌握詐騙集團以王小姐名義在中國開立的銀行帳戶裡,有高達1400萬人民幣的不法所得。

假公安曾要求王小姐手寫一段文字,以利蒐集筆跡、「調查她的簽名是否遭詐騙集團冒用」。王小姐並被迫簽署保密協定、絕不可向任何人透露遭遇,「以免影響偵辦和緝捕工作」。

最讓王小姐感到龐大精神壓力的是,假公安「依上級指示」在通訊軟體建立了「警察群組」,把王小姐加入。群組內有5名「公安」24小時輪班監控王小姐,王小姐必須24小時開著電腦鏡頭,在家一舉一動都得讓「公安」看見,如廁或洗澡時則需把手機放在電腦鏡頭前。

此外,她必須每2個小時向群組通報她所在位置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經緯度座標,並說明她正在做什麼,以及英國當地和北京時間。每次回報時,她還得原地轉一圈,給自己錄影3秒鐘。

儘管王小姐一切「公開透明」,對方的鏡頭卻是關閉的,王小姐從未見過群組內所有「公安」。

具心理學背景的王小姐近日接受中央社採訪,回想過去2個月的遭遇時不禁感嘆,詐騙集團實在「洞悉人性」,深知如何「套話」、博取信任,且自導自演、人物和情境設定、製作各種假官方文件等「道具」功力一流。

分析王小姐的遭遇,可看出詐騙集團善用「先讓人陷入絕望、再給予希望」的操控模式。王小姐並提到,她在台灣時多次接過詐騙電話,都能馬上識破,但人在海外容易缺乏安全感,加上英國境內有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就算有中國人來電似乎也不奇怪,或許就是這些因素導致她不幸受騙。

駐英國代表處過去半年多來,接獲近10件有中國「假官員」涉入的詐騙通報,受害人損失金額動輒數百萬元。

在許多案例,受害人因為害怕遭引渡至中國、擔心喪失英國居留資格,或者對英國警方的辦案效率缺乏信心、認定外籍人士不會與本國公民受到同等的司法保護,而受詐騙分子軟硬兼施的話術影響。

此外,詐騙集團也會利用英國單位或英語母語人士相對容易取信於人的特性,由假冒的英國政府機關、法院或私人企業代表先初步與潛在受害人接觸,以提升隨後登場的「中方人員」可信度。

駐英代表處再次呼籲旅英國人對型態多樣的詐騙手法、不明來電及不合常理指控,務必提高警覺,並在事發之初即與親友討論,或向公務機關、金融機構、電子商務平台查證。(編輯:張芷瑄)113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