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大學郭昭麟教授編撰《中藥材基原與鑑別方法》專書問世

中藥材的真偽與品質良窳,攸關人體健康及疾病治療效果;為釐清坊間中藥材正確基原,衛生福利部委託中國醫藥大學郭昭麟教授編撰出版《中藥材基原與鑑別方法》專書問世,共鑑別人參等30種常用中藥材的正品與混淆品,採圖文對照方式,提供台灣中醫藥相關從業人員及中藥製造廠使用中藥材之參考標準與依據,並落實推廣民眾建立正確中藥材知識,有助於提升國人用藥安全。

中國醫藥大學中國藥學暨中藥資源學系主任郭昭麟教授獲衛福部委託執行「市售中藥材混誤用調查及中藥材基原鑑別方法研究」計畫,花了兩年時間,針對國人常用人參(Panax ginseng C. A. Meyer)、大棗(Ziziphus jujuba Mill.)等30種中藥材,進行其鑑別方法之研究,建置一套結合傳統與現代科學技術,有系統、快速、實用的中藥品質管制之鑑別方法,內容涵蓋中藥材從市售易混淆與混誤用的調查、外部性狀與顯微組織鑑定及指標成分之理化分析等鑑別方法,不僅提供學術研究與臨床使用時鑑別藥材正確基原之基礎,乃至於藥政管理及藥材規格化等法規政策的參考,獲得中藥領域專家學者的高度評價。

選好藥是珍貴的專業知識;郭昭麟教授說,中藥是我國特有的文化瑰寶,也是維護國人健康及疾病治療的重要物質,品種繁多,來源豐富,其真偽與品質的好壞,攸關國人用藥安全,藥用植物專家責無旁貸,也是大學的社會責任。

郭昭麟教授表示,臺灣市售中藥材近九成來自境外,由於來源不一及地域關係,部份中藥材品項認定不同與習稱差異;存有同名異物、同物異名、混淆誤用、代用及偽品等情形;或因非藥用部位過多、摻雜其他成分及人工刻意偽造等,影響用藥安全及治病療效。

為傳承畢生鑽研的中藥材知識,兼任中草藥農林實驗場場長郭昭麟教授編著兩本彩色「常見的藥用植物圖鑑」及「常用的中藥材圖鑑」教材,適於教學、研究及製藥等專業人士使用的學術性圖鑑和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