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重啟對市場有哪些影響?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在今年1月宣布取消採取多年的新冠限制,正式重新開放邊境,而在為期一週的農歷新年假期結束後,隨著消費反彈,人們對經濟前景正在改善的樂觀情緒逐漸增強。

英國《金融時報》週一(1月30日)報導,中國自1月重啟經濟,市場交易員預測銅、鐵礦石和中國科技股的需求將大幅上升,相關股票已從2021年10月以來的低點上漲了7000億美元。報導指,中國基準股指數幾乎接近牛市。

不過對於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來說,能否全面復甦還是充滿不確定性。瑞穗銀行(Mizuho Bank)首席亞洲外匯策略師Ken Cheung告訴《金融時報》:「市場對中國的在2月的經濟數據出現改善抱有很高的期望,但還是沒人能百分之百確定。」

他續指,中國歷經3年的疫情,「在這段時間裡,消費模式可能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

硬產品需求提升

《金融時報》報導,中國仍然是全球硬商品(hard commodities)最大消費國之一,市場看好中國房地產產業前景帶動需求,使中國的硬產品成為重啟經濟迄今為止的最大贏家。

CRU Group中國銅分析師何天宇說:「房地產復甦,未完工住宅的陸續交付,接下來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汽車仍然是影響銅價格的主要驅動力。」

花旗銀行分析師Shreyas Madabushi則點出「一系列看漲的趨勢」,包括加速開工,中國鋼廠在低庫存的情況下預期重新進貨,以及中國房地產行業的需求和供應方支持措施。加速開工可望創造更多需求,花旗銀行預測鐵礦石價格將達到每噸130美元。

從中國國家統計局17日發布2022年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與銷售數據來看,2022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人民幣13兆2895億元(約新台幣59.4兆元),年減率10%;其中住宅投資10兆646億元,年減率9.5%。

中國媒體「中新經緯」18日引述英大證券研究所長鄭後成說法表示,雖然數據表現明顯深度下行,不過中國房地產投資增速仍有兩大利多,從全國房地產開發業綜合景氣指數來看,去年12月較11月下行0.07,維持下降趨勢,不過降幅縮小;房地產國內貸款累計年增率自去年7月以來呈現穩步上行。

中國概念股飆升

根據彭博社數據顯示,由中國公司組成的香港恆生科技指數自去年10月的低點以來飆升了近60%,騰訊和阿裡巴巴等重量級股的總市值為3500億美元。

中國開始放緩對科技行業的監管打擊,引起了國際資產管理公司的注意。《金融時報》報導,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師看好大盤股、高流動性的中國互聯網公司等,同時認為在科技股將在中國股市「重新開放反彈」。

報導另指,高盛分析師最近將中國股票的盈利增長預測從之前的13%提高到2023年的17%,並提振中國公司在香港上市的前景,上修增長預測,從原本的28%提高到34%。

亞洲貨幣受益

《金融時報》報導,自中國重新開放以來,人民幣貨幣已經回升,就連北京的高級官員亦警告說,不要對人民幣升值進行「單向押注」,這類的警告通常是用於阻止投機行為。

瑞穗銀行的Ken Cheung警告,投資人仍須為人民幣匯率市場「更多的雙向波動做好準備」。同時,他預測今年年底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為6.7元人民幣。

由於中國遊客再次出國旅遊,泰國貨幣被外界看好將出現一波反彈,遠期市場預測泰銖兌美元年底將上漲4%,而由於中國對商品的需求增加,澳元預計將攀升3%。

韓元的漲幅甚至更大,目前對美元的匯率在同一時期內上漲了15%以上。但Ken Cheung警告,儘管各界預期對中國的出口會激增,但韓國經濟的黯淡前景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將可能限制今年的漲幅。

報復性消費

儘管當前中國民間儲蓄率高達36%,遠高於疫情前的30%左右,但被壓抑了3年的消費需求仍將會是極大的力量。

中國官媒人民網於週日(29日)發表一則評論提到,在春節長假期間,中國國內旅遊出遊3.08億人次,同比增長23.1%﹔攬收快遞包裹約4.1億件,投遞快遞包裹3.3億件,分別與去年春節假期相比增長5.1%和10.0%。文中指出,人潮流動和貨物流通彰顯了中國的生機活力。

評論引用了相關數據稱,超67億元的電影票房、3758.43億元的國內旅遊收入、同比去年增長53%的全國多人堂食套餐訂單量、同比增長8成的酒店消費支出等數據,人民網報導稱國內消費的強勁復甦,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應,為提振經濟注入了信心。

除了境內消費及旅遊,中國遊客重出國門也將影響東南亞國家的經濟。

《紐約時報》報導指出,嚴重依賴旅遊業的泰國經濟,在過去3年中損失了數百億美元的中國遊客消費。泰國旅遊部門預計第2季度會有更多的中國遊客到來,而今年中國遊客將為泰國清邁帶回約2.3億美元的收入。

(金融時報、紐約時報、人民網等)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