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附醫兒童及青少年視覺復能中心 特殊孩童不再霧茫茫

中國附醫兒童及青少年視覺復能中心,幫助特殊孩童不再霧茫茫,翻轉人生。(圖:中國附醫提供)
中國附醫兒童及青少年視覺復能中心,幫助特殊孩童不再霧茫茫,翻轉人生。(圖:中國附醫提供)

10歲君君,罹患兒童罕見腎臟癌症-威爾姆氏腫瘤,影響心智發展,家人帶往中國附醫兒童及青少年特殊需求視覺復能中心就診,發現視力只有0.08,在跨科協助下,驗配特殊鏡片,教導定位定向能力,及對焦和眼球協調訓練,明顯進步,能上學也能和同學互動,最近還要到日本姊妹校交流表演陶笛,成功翻轉人生。

中國附醫眼科醫學中心眼科部林慧茹教授表示,家人發現君君對一般孩童喜歡的玩具及卡通,都沒興趣,常獨自躲在角落,察覺可能視覺有問題,行動中常會撞到,愈來愈沈默,無法和人眼神交會,到中國附醫「兒童及青少年特殊需求視覺復能中心」就診後,整合眼科、職能治療、驗光、小兒代謝、小兒神經、精神科以及社工等跨醫學多專科治療與協助,檢查出君君只有視力0.08,除了驗配特殊鏡片,也教導她定位及定向能力,及對焦和眼球協調訓練。媽媽耐心陪伴做各種訓練,現在個性開朗很多,手眼協調及對焦功能有明顯進步,能上學也能和同學有更多互動,更參加學校樂團,最近要到日本姊妹校交流表演陶笛,媽媽和君君都非常興奮。

林慧茹教授指出,特殊需求的孩子,可能是閱讀學習障礙、自閉症、腦傷、早產兒、基因或遺傳疾病、代謝異常、腦性麻痺,或是嚴重的多重障礙,表達能力不足,對有特殊需求的孩童,擁有正常視覺功能,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但特殊孩童的視覺治療與矯正,卻常被忽略。林慧茹教授說,在一般眼科門診檢查時,特殊需求的孩童常因為肢體、情緒、理解度等問題,無法完成充足檢測,也無法給予最適當的治療及訓練規劃,讓這些孩童的治療過程無法順利進行,可能錯過黃金治療時期,或是延後病況復原時間。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眼科部林慧茹教授及台南市立安南醫院眼科洪純玲副院長,共同加入衛福部「特殊兒童及青少年視覺復能計劃」,結合眼科醫師、職能治療師、驗光師、小兒代謝科、小兒神經、精神科醫師及社工師,成立「兒童及青少年特殊需求視覺復能中心」,提供特殊需求的孩童在視覺診察過程與環境的跨科整合服務,以及提供有效的訓練計畫,並邀請家長一起參與,藉此將視覺復能訓練深耕於生活,並延續到家庭。

中國附醫眼科部非常認可衛福部的「特殊兒童及青少年視覺復能計劃」,也在台中本院及安南分院,增加特別門診,建置專屬特殊需求孩子的檢測儀器及訓練空間,預計提供150位孩童更高品質醫療服務,讓中南部的孩童都能得到有別以往的治療品質及就醫環境,期望將此美意能延續傳承下去,讓特殊需求孩童能顯著進步,家庭生活也隨之改善。(寇世菁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