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動車加稅 專家:彰顯中企在歐本土化重要性

(中央社記者李雅雯上海13日電)歐盟規劃對中國進口電動車課徵反補貼稅,專家剖析,歐盟反補貼調查不會延緩中國車企在歐洲的投資計畫,這也愈加彰顯中企在歐洲建立產業鏈、盡快本土化的重要性。

央視新聞報導,歐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於當地時間12日釋出擬對中國進口電動車加徵臨時關稅訊息,將對比亞迪、吉利、上汽集團分別徵收17.4%、20%、38.1%反補貼稅;其他配合調查、未被抽樣的生產商稅率21%。

歐盟執行委員會指出,如果與中國的討論不能獲得有效解決方案,這些臨時關稅措施將從7月4日起實施。

中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在浙江日報報業集團轄下媒體潮新聞報導中指出,歐盟對中國製造電動車發起反補貼調查,這不會延緩中國車企在歐洲的投資計畫,反倒彰顯中企在歐本土化重要性。

崔東樹認為,中國企業需要融入歐洲本土,在歐洲建設起電動車產業鏈,這可以為歐洲帶來更多就業機會,也可以推動整個中國產業鏈在歐洲獲得持續、穩定的發展。

法國華人汽車工程師協會會長汪善進指出,中國電動車出口歐洲的道路可能還會遇到其他阻力,傳統出口模式將會愈來愈難,若透過「新出海模式」,也就是實現歐洲本土化生產,中國電動車品牌在歐洲將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潮新聞報導評析,歐盟對於本土汽車產業採取保護措施,使得中國汽車出口歐洲面臨挑戰,中國車企在歐洲建廠,除了能夠避開潛在貿易風險,也為車企在歐洲持續推進本土化打下基礎。

歐盟執行委員會對於中國進口電動車的態度不算友好;不過歐盟各國對於中國車企前往當地建廠則持歡迎態度,中國車企在當地建廠,不僅能帶動本土電動車產業鏈發展,也能為當地創造工作機會,有助於區域經濟發展。(編輯:唐佩君)113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