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頻傳校園砍人 分析:恐是社會報復行為

▲中國校園近來不平靜,頻頻傳出砍人事件。(圖/取自Pixabay)
▲中國校園近來不平靜,頻頻傳出砍人事件。(圖/取自Pixabay)

[NOWnews今日新聞] 中國校園近來不平靜,頻頻傳出砍人事件。5月20日,一名女子闖入江西一所小學持刀砍人,造成至少2人死亡10人受傷。同日,雲南省鹽津縣一所中學也發生砍人事件。有分析指出,這是社會報復行為;另有分析認為,這與整個中國經濟有關,由於景氣不佳使得社會流動困難,民眾怨氣無處發洩,進而做出犯罪行為。

綜合中媒報導,江西省貴溪市一所小學在本月20日中午發生一位女子持刀連續砍人事件,一名潘姓女子闖入貴溪市文坊鎮的明德小學,並以水果刀隨機傷害多名小學生,造成至少2人死亡、10人受傷。

潘姓女子已被警方拘留,據了解他是當地村裡的醫護人員,同時也是文坊中學一名教師的妻子。救治傷者與案件偵辦等工作則持續進行中。

而在同一天,雲南鹽津縣一所中學發生一起學生被同學砍至死亡的事件。一個15歲的中學生持水果刀將同學捅傷,經搶救無效死亡,學校才匆匆通知家長。死者的姐姐表示,「我們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被砍,也不知道是幾名學生砍的。」

自3月開始,中國各地就頻頻傳出未成年人殺害未成年人的事件。4月底,重慶榮昌區17歲少年持水果刀殺害另一名17歲少年;3月22日,江蘇宿遷沭陽縣耿圩鎮北丁集傳出一名13歲男孩持刀捅死一名不滿16歲的男孩。

根據《美國之音》報導,旅美時評人吳祚來表示,中國近年來經濟懸崖式跌落,很多人失業並且債務纏身,房貸也還不上,生活就要破產,而他們也無法透過正常管道表達不滿,也無法透過法律爭取權益,對生活絕望的仇恨轉移到小孩身上,「他們的目的是製造一個轟動效應,讓中國社會都看到他的苦難、他的悲劇,然後把他的悲劇傳播給更多的人。」

吳祚來進一步指出,這種無差別殺人事件在上個世界70年代比較少聽聞,因為從前的人生活有寄託,打拚收入與家庭支出可以獲得某種平衡,但現在好像變得窮途末路。 當生活成為無法承受之重時,生命就變得比鴻毛還要輕,以致造成了這些慘烈的情況發生。

香港資深媒體人紀碩鳴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也指出,江西小學命案是對毫無關係的學生下手,本質就是對社會報復的一種行為,背後自然是社會矛盾激化的惡果。他進一步表示,如果一個社會崇尚鬥爭,骨子裡以鬥爭強權作為一種社會精神的話,遇到矛盾自然就容易激化 。 因此,中國在經濟社會轉型的過程當中所產生的各種矛盾,有的人解決不了就動了想死的念頭,會自我忍受的人選擇輕生,不想忍受的人就變成殺人。

紀碩鳴感嘆,校園從伊甸園變成殺戮場,原本師生、同學之間應有良善,現在卻發生泯滅人性的事件,這種道德淪喪,老師學生之間彼此互不關心,矛盾激化,也缺乏預防阻止的管道,其實是中國整體的「社會病」。

正在美國史丹佛大學擔任訪問學者的台灣中央研究院社會所研究員林宗弘認為,這種校園安全隱憂會日益嚴重的原因是因為中國經濟處在衰退期,景氣不佳,人們很多的怨氣無法宣洩,也讓學生、青少年的社會流動變得更加困難,無法在社會階層往上提升,自然就會變成往青少年犯罪的路線走去。

林宗弘表示,「我覺得是一個教育系統的危機,可是它只是這個社會經濟衰退層面的一個病徵。它反映現在這個社會流動惡化,就是階級複製跟這個青少年犯罪的整體的趨勢。」

一名不願具名的李姓大學教師表示,在中國,學生課業壓力非常大,在這種扭曲的「內卷」環境裡,往往會超出學生能力負擔範圍,學生心理上壓抑,待人處事也顯得生疏薄弱,但校園管理通常集中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層面,對安全較為忽視,班主任在意的也只是考試成績,對於學生的人格、心理較不重視。

李老師指出,中國在教育環節和社會治理存在的弱點,都可能造成反社會人格的成長,以及採取極端手段來維權或洩憤,人們的生活壓力持續累積, 如果缺乏適當的宣洩閥門,此類事件可能還會持續發生。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
共軍挑台灣南北演練!中國軍事專家:針對封鎖台灣演習、多方打擊
整肅「網路富二代」!中國嚴禁「炫富拜金」 分析:防貧富對立
蕾哈娜跑去中國做煎餅!震驚網友 CNN:迎合人民幣推銷美妝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