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失落的2030年」:習經濟的重大失誤

距今12年前,世界銀行與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合作的報告〈2030年中國〉預測「中國將在30年內超越美國,成為經濟規模最大的高收入國家」。然而,中國經濟泡沫破裂,此藍圖恐將無法實現。

「巨大泡沫」破裂

法國經濟學家托瑪・皮凱提在他的《21世紀資本論》(2013年出版)裡,將日本的經濟泡沫形容為「自1970年以來最為巨大的泡沫」。他若出版修訂版本,應該會將「日本」改為「中國」。

從1986至1991年,日本的「泡沫時期」持續了約5年。泡沫破裂之後,銀行處理的不良債權約為100兆日圓。相較之下,中國的經濟泡沫和日本有位數不同的巨大差距。從2005年前後開始,中國官方與私人的總投資已超過國內生產毛額(GDP)的4成,並且持續超過私人消費支出。我們可以將這接近20年的時間,視為中國的「泡沫時期」。

此外,亦有其他證據支持此觀點。在全球超高層建築的「百大排名」裡,有52座位於中國,而其中49座是在這段時間內建造完成。中國的水泥生產量每年超過20億噸,占全球生產量的5成以上。順帶一提,在20世紀的百年之間,美國消耗的水泥總量為45億噸。

如同泡沫破裂後的日本一般,中國似乎也進入了金融危機的階段。今年初,旗下擁有大型信託公司的中植企業集團破產。信託是影子銀行(shadow banking)的一種型態,但整個行業的信託商品餘額卻超過420兆日圓。大眾擔憂今後是否出現第二、第三個「中植」。

地方政府成立的投資公司,亦為影子銀行的「地方政府融資平台」(LGFV),目前也陷入資金短缺的困境。LGFV的總債務超過約1300兆日圓。甚至某些地方如河南省和安徽省的中小型銀行,也曾爆發恐慌擠兌的情況。

中國經濟陷於「泡沫破裂的不景氣」漩渦之中,消費不振,物價下跌,呈現出更深沉的「通縮」樣貌。外資紛紛將生產基地轉移至越南與印度,或者認為中國市場沒有未來,相繼撤離。

青年層(16至24歲)的失業率於去年6月達到歷史最高的21%左右之後,中國政府停止公布數據。在暫停公布的半年後,去年12月的數據顯示,扣除就學情況的青年失業率為14.1%,但也有意見認為實際情況接近50%。由於企業破產而導致的失業、欠薪與減薪等問題逐漸擴大,調降公務員薪資的狀況亦不少見。

對於「衰退論」採取懲罰措施

習近平政權或許已「束手無策」,並未召開「三中全會」,決定第3任期的經濟政策大綱。另一方面,負責情報工作的國家安全部開始懲罰例如「中國衰退」論等對於經濟發展持批評態度的評論。

此時心中感到苦澀的人,可能是曾任世界銀行總裁的羅伯特・佐利克(Robert Zoellick)。在美國前總統小布希任內,他擔任副國務卿,倡導將中國融入國際社會的「參與政策」,成為他一貫以來的主張。在擔任世界銀行總裁期間(2007年至2012年),他曾敦促中國政府展開共同研究,其後成為〈2030年的中國〉報告之基礎。

胡錦濤政權末期的2012年2月,公布了〈2030年的中國〉,該報告提出6項戰略建議,以「避開中等收入國的陷阱,建立現代、和諧、有創造力的高收入社會」為目標。

其中包括(1)完成朝向市場經濟的轉型(2)加速開放式創新(3)轉向注重環保的綠色成長(4)為眾人建立平等的社會保障制度(5)永續的財政制度(6)追求與國際經濟的互利雙贏。筆者特別關注的是(1)、(4)與(5)這3個項目。以下依序檢視。

在項目(1)裡,建議改革並重組國有企業。該報告指出四分之一的國有企業虧損,生產力亦遠遜於民營企業。敦促民營企業進入石油化學、電信、電力、航空與海運等國有企業獨佔或壟斷的主要產業,以徹底實行市場經濟化。政府表示不會干預民營企業,決議「應該削減浪費,保持乾淨透明,高度效率且在法治之下進行運作」。

在項目(4)裡,該報告指出城鄉、沿海地區與內陸地區居民之間在教育、醫療、年金與健康保險等方面存在著巨大差距。呼籲檢討造成這些差距的「戶籍」制度。

在項目(5)裡,該報告指出地方政府每年度的支出義務過重,而收入卻過於集中在中央政府,呼籲改正財政制度。此項觀察非常重要。地方政府長期苦於財政短缺,為了增加出售國有土地(使用權)的收益──此利益屬於地方歲收,競相制定開發計畫,並透過地方政府融資平台(LGFV),向開發商提供貸款。不動產泡沫可以說是扭曲的財政制度下的產物。

共產黨比經濟更加重要

然而,在〈2030年的中國〉報告公布的9個月後,習近平政權登場,卻幾乎無視此6項戰略建議,甚至倒行逆施。國家主席習近平公開表示,「國有企業應更加強大、更為優秀、更加擴大」,陸續出現國有企業合併壯大的案例。另一方面,戶籍制度與中央和地方財政制度的改革則未著手進行,維持原狀。

蔡霞曾任共產黨中央黨校教授,其後流亡至美國。她在寫給《外交事務》雜誌(Foreign Affairs Magazine)的文章裡,精確扼要地概括統整習近平的經濟政策,稱之為「習經濟」(Xinomics)。

「將民營經濟視為統治威脅,復辟毛澤東時代的計劃經濟。加強國有企業,並在民營企業設立黨組織以干預企業經營。以反貪腐與實行反壟斷法為名,掠奪民營企業與企業家的資產」,並舉例提及對於騰訊與阿里巴巴等企業的罰款等處置。

在年初接受《日本經濟新聞》的專訪之際,佐利克回顧自己在世界銀行總裁任內,曾與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會面交談,其內容如下。

「當我向習提問:『您的經濟優先事項為何?』他回答:「8660萬名的共產黨員」。(中略)他的目標在於強化共產黨,而非重視經濟。」

英國智庫「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CEBR)在去年底公布的世界經濟預測裡指出,中國經濟將在2037年超越美國。而3年前的預測是在2028年後,美中將逆轉。此意味著延後9年才能實現逆轉。

中國政府公布2023年的GDP成長率為5.2%,但以美元計算的話,則是29年來首次下降,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從2021年的高峰(18.3%)降低1.4個百分點,下落至16.9%。2023年的出生人數為902萬人,為1949年建國以來最低。這是中國連續兩年出現人口減少的狀況。

當日本泡沫經濟破滅之際,無人預測到將會出現被稱為「失落的30年」的長期經濟停滯。中國經濟開始出現人口減少,無法超越美國並陷入「未富先老」的經濟情景亦不容忽視。

曾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美國學者保羅・克魯曼(Paul Krugman)教授在美國報紙的投稿文章裡表示:「中國不會如同日本一樣,而是情況更加惡劣。」

標題圖片:在中國房地產龍頭企業「碧桂園」的大樓建設工地前停放的汽車上寫著「維權」文字,中國北京(共同)

土谷英夫 [作者簡介]

nippon.com編輯委員。記者。1948年生於和歌山市。上智大學經濟系畢業。曾任日本經濟新聞社編輯委員、論說委員、社論副主筆、專欄作家。著書《1971年 市場化和網路化的紀元》(2014年,NTT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