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帶一路轉型 貸款對象轉向歐洲引發不安

路透社6日報導,根據美國研究機構AidData的報告,中國的金融機構在2000年至2021年,向開發中國家提供了1.34兆美元的貸款,顯示全球最大的雙邊放款機構,正從基礎設施貸款轉向援助貸款。

一帶一路轉變

根據這項數據,雖然貸款承諾在2016年達到將近1,360億美元的高峰,但中國在2021年仍承諾提供近800億美元的貸款和捐贈。

這項數據收集了165個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的近2萬1千個項目,可能是這類數據中最全面的資料組。

在海外融資為北京贏得開發中國家盟友的同時,也引發來自西方、以及斯里蘭卡與尚比亞等部份接受援助國家的批評。中國資助的基礎設施項目讓他們背負了無法償還的債務。

這項數據顯示,中國海外融資的來源與關注重點都已經改變。

當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13年發起一帶一路倡議、要在開發中國家打造基礎設施時,中國政策銀行對放款的佔比逾半。但他們的佔比從2015年開始下降,到了2021年降至22%。

基建轉向紓困

管理中國外匯存底的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SAFE),佔2021放貸的一半以上,而且幾乎全是紓困貸款。

根據這份美國威廉瑪麗大學(William and Mary university)旗下研究實驗室AidData的報告,北京正在走向一種陌生且令人不安的角色—成為世界最大的官方收債人(debt collector)。

報告指出,中國與日俱增的援助貸款大多以人民幣計價,隨著以人民幣的放貸在2020年超過美元,對中國銀行的逾期款項也增加了。

AidData指出,中國管理還款風險的方式之一,是經由他們控制的外幣現金託管帳戶(escrow accounts)。

這項安排具有爭議性,因為它將賦予中國債務優先,意味著包括多邊開發銀行在內的其他貸款機構,可能在任何的協調債務減免期間,在償付中位居第二。

AidData已確認了以非洲為主的15個國家,他們的託管帳戶總額在2023年6月達到高峰25億美元。

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派克斯(Brad Parks)表示,由於這些帳戶通常是保密的,因此他們無法確認所有的這類帳戶。

放貸不再鎖定非洲

不過,他們發現有擔保貸款的價值為6,140億美元,而現金則是中國放貸方所要求的主要擔保來源,表明了託管帳戶可能遠超出25億美元。

中國也和多邊貸款機構與西方的商業銀行進行更多合作。中國2021年的非緊急貸款中有半數是銀團貸款(syndicated loans),其中80%是和西方銀行與國際金融機構合作。

此外,中國海外貸款的目的地也有所改變。對非洲國家的放貸承諾,從2018年佔貸款總額的31%降至2021年的12%,而對歐洲國家的貸款幾乎增加3倍至 23%。

至於另一個數據組則顯示,中國2022年對非洲國家的貸款承諾降至20年來的低點。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緬甸軍方和武裝團體衝突 失去戰略城鎮控制權
澳洲智庫:中國對太平洋島國援助減少 影響力下降
以巴衝突 恐成擱置三方經濟走廊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