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11項國安新規7/1上路,可查隨身物品、翻手機紀錄…經濟內捲化讓習近平「不安全感更上升」

▲中國7月將會有更多國安新規上路。圖/Shutterstock
▲中國7月將會有更多國安新規上路。圖/Shutterstock


7月暑假將至,許多民眾計畫赴中國港澳旅遊,不過中國將於7/1起實施11項國安相關新制,其中包括中國執法人員可檢查旅客隨身物品、電子裝置,而近期已發生多起台灣人赴中港澳遭到不當對待事件,包括被強制檢查手機、脫衣拍照,甚至有旅行團團客遭留置數日。

中國7/1將施行「國家安全機關行政執法程序規定」和「國家安全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陸委會副主委兼發言人詹志宏日前指出,這兩項規定可以讓中國國安人員輕易查扣民眾的手機內容,且事實上,去年6月就已有1名教師遭打開手機和筆電,一筆一筆被中國執法人員詢問。

熟悉兩岸事務的台灣智庫諮詢委員、中國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吳瑟致受訪表示,雖然許多國安的管制新令7/1才會正式實施,不過目前中國基層海關人員和地方政府都會有各自行政的狀況,也就是基層的人「超前部署」。

吳瑟致說,這在法治不健全的國家很容易發生,7月後會有更多這樣的案例出來,政府應該要更頻繁、更細緻去提醒民眾赴中國旅遊、求學就業要付出的風險成本。

此外,吳瑟致也分析,中國在經濟上沒有在疫情後找到復甦機會,在美中競爭下,美國擴大對中國的科技禁令,造成中國經濟更加內捲化。

在外資疲乏、出口萎縮、內需疲軟下,會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不安全感上升,導致更多緊縮和監管機制。

中國「反間諜法」在去年7月修訂生效以來,擴大間諜行為定義,今年5月實施新版「保守國家秘密法」,對洩漏「國家秘密」之人恣意拘捕;7月將進一步執行2項國安新規,將可任意檢查民眾手機、電子裝置。

近來已發生多起台灣人前往中國觀光、交流或是就學、就業,在入境或下榻飯店遭到不當盤查、偵訊及留置的狀況。

各行各業都受害 要求檢查手機、備份通聯、留置數日

根據陸委會彙整,目前已有地方宮廟、商務人士赴中遭中共國安人員調查、打探政治傾向,也有宗教人士遭到中國判刑關押案例,提醒民眾赴中風險。

陸委會掌握,有台商幹部討論中國經濟疲軟、青年失業率大增等議題,遭中共國安人員上門問話;還有一般民眾僅是在網路上稱讚台灣是民主自由社會,入境中國後遭中共海關留置,詢問赴中目的;甚至有受邀赴中的台灣村里長,被中共要求檢查手機資料,並備份通聯紀錄。

另有在中國擔任老師的台灣民眾,今年總統大選返台投票後,遭到中共國安人員約談數小時,詢問其政治傾向、2024大選投給誰,並檢查個人筆電和手機。

日前有台灣旅行團赴中國旅遊,其中1名團員被帶走並調查數日才獲釋,民進黨立委王定宇更爆料,已有不少案例在對岸遭到莫名留置與訊問,甚至還有人關押至今無法回台。

跟朋友聊天或在網路發文也可能踩中國政治紅線

對於台灣民眾被要求看手機通聯紀錄,吳瑟致指出,很多人覺得只是在網路社群上跟朋友聊天、發文,但7月開始,這些內容都可以依照中國的法令被調出來,以「有國安疑慮」的理由,被中國查處或逮捕,中國是藉此讓台灣民眾知道「政治紅線」,間接營造對民主自由討論的寒蟬效應。

同時,吳瑟致表示,在國安監管體制下,廠商都需要提供「必要的」相關的企業文件資料,這當然會涉及到技術外流風險,也是造成外商近年不斷逃離中國的原因之一。而對於台灣來說,政府應該要加強輔導企業分散技術和業務風險,以及若不繼續投資中國,還有哪些投資替代選項,「例如回台灣就是一個選擇」。

經濟狀況不佳 學者暴疫情後中國無法復甦的理由

日前有名嘴自認是因為評論中國經濟不佳,遭到中共下達懲戒令,也有台灣民眾僅是討論中國經濟疲軟就遭到中共國安人員上門問話。對此,吳瑟致對於中國無法在疫情後找到復甦機會提出分析。

吳瑟致說,除了美中競爭與美國封鎖中國新興產業發展等外部因素之外,在中國內部經濟上許多真實數據和問題沒辦法往上報,例如近期就爆發21家中國國有企業虛報假收益的事件,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此外,習近平的不安全感,讓他更是希望能加強各種產業的監管機制,此舉讓外資疲乏、出口萎縮、內需疲軟,過去可透過政府的貨幣或金融政策暫時解決問題,但目前中國的財務狀況不佳,加上歐盟最快於6月12日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預估可能由目前的10%調高至25%至30%之間,更是讓中國經濟無法觸底反彈。

本文暫不授權媒體夥伴


更多今周刊文章
「碗不要再洗一遍,給客人看到,難看!」街頭賣麵30年的攤販父親,用身教教會我什麼叫「職業道德」
00713、00918、00929、00919…準備除息9檔ETF怎麼挑?年化殖利率它竟有16%!